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南充人大网

首  页 动态快递 原文及答复 质量评价

编号:21
提出时间:2014年2月12日
标题:让南充城市建筑承载更多的文化元素
领衔代表:柯 敏
附议代表:
主办单位:市规划局
协办单位:
交办时间:2014年3月21日
办结时间:2014.10.13
督办单位:
提出代表评价:未表态

让南充城市建筑承载更多的文化元素

 

每一座城市中都有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特征。一座城市的文化一般可用 “历史古迹”、“文化名人”、“城市风貌”、“传统特色”等四大物质框架来承载。

纵观城市建筑与所表达的城市风貌,我们可以看到:现矗立于黄浦江畔的上海万国建筑群,承载着上海的百年沧桑史,她是大上海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又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也同样昭示、承载着古代都城的独特文化内涵。再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及古建筑群,则展示了雪域高原的独特人文风貌和民族特色。这种浓重历史与现代科技、建筑艺术与文化符号交融后生成的别样、复合的文化风味,正是这些城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城市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中的典型范例。

细数全国历史悠久的城市,能在这四大架构下承载的文化元素可谓美不胜举。南充,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人文灿烂,山川秀美。就“历史古迹”而言,像古时以“果山秋色”、“白塔晨钟”、“金泉夜月”等为代表的“南充八景”,更显现了南充的山川之美与人文荟萃。落下闳、司马相如、陈寿、谯周以及众多历代的名仕贤达等文化名人是南充历史上的又一道亮光,张澜、朱德、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更为世人所称耀,他们是南充“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言人和形象代表。南充因嘉陵江而增秀,因西山而添翠,山环水绕,雄居巴蜀,更显南充“城市风貌”。至于南充的“川北凉粉”、“顺庆冬菜”、“果州丝绸”等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的传统特色。所有这些,简约而又统一地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凝重、厚实与独特魅力,南充也因此享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属于我们城市的一些文化元素正在日益现代化的都市喧嚣中渐行渐远,以至于销声匿迹,这似乎不是我们梦中的期盼,更不是我们向往的归属。理性地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充,“励精图治”后,同样可与北京、上海一样,让城市建筑承载更多的文化元素,成为建筑文化与艺术的典范。比如,在南充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南充历史人文以及城市与江河、城市与山川、城市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与协调性和融和性,更加注重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借助嘉陵江、西河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带,依托历史上“南充八景”,充分挖掘历史内涵,着力完善人文风貌,在西河畔的牌坊湾村一带,恢复部分历史遗存,按照历史文化村落的风貌和传统格局,完善古村落的民俗、农耕、建筑等要素,着力表达历史记忆。又如,在即将搬迁的原南充炼油厂厂址,规划工业遗产公园,利用废弃的工业设施来展示工业文明的印迹、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人文精神,作为城市发展开发的空间模式,将其建成“旅游渡假地”、“博物馆与名人事迹存列馆”会展中心、“论谈会址”、“产业创业园区”、“文化艺术中心”、“城市中央绿地公园”等。在城市建筑的表达上承载更多的文化标志,同时,根据区间与功能确定城市建筑的主题风格和主选色调,让城市与自然一体,人文与建筑共融,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中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

让南充的城市建筑承载更多文化元素,是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也是更多南充人“建设美丽南充”的畅想曲。要追寻这个“美丽南充”的建筑文化之梦,我们充满向往和期待,我们还有更多空间去求索、去挖掘……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de

主办: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蜀ICP备12014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