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1/12/21 上午12:00:00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四川南充人大网 >> 最新信息 >> 工作研究 >> 详细内容
最新信息
组织机构
地方法规
决议决定
审议意见
制度规章
常委会工作动态
地方立法
监督工作
选举任免
法治南充
代表工作
人大论坛
工作研究
一府一委两院
县乡传真
区县动态
领导班子
公告通知
代表大会专题
代表之星
议案建议办理
南充人大好新闻评选
人大理论研究
调研报告
视频新闻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南充人大网 时间: 2017年6月06日 17:59

 

西充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昭绪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清山。今年以来县人大农委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全县6个片区、23个重点乡镇、26户农业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3户家庭农场,开展了深入调研。为找准症结,总结经验教训,推进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放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有力助推县委提出的“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建设。特浅谈以下三个观点予以探讨:

一、理论认识大突破

近年来,西充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迄至2016年底,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5家(省级7家、市级30家)、专业合作社479家、家庭农场(专重大户)970家。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专合服务、集体经营、能人引领、大户示范的”的“五型”经营模式,正带动着全县4.5万户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有机品生产基地98个,面积15.6万亩,年出栏有机畜禽50万头(只);成功申报186件商标,25个特色品牌,“充国香桃、西凤脐橙、二荆条辣椒、充国红薯”等四个国家地标志产品。获得国家授予“有机农业创建认证示范县、优质粮油基地县、循环经济示范县”等殊荣。迎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第二届亚洲大会暨2017中国有机农业(西充)峰会在西充成功召开!

实践深深地被西充人认识到,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已经进入了要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为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吸取传统农业精华,传承农耕文明,迫切需要继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挥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我国五千年的传统农业始终秉承协调和谐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施肥的地力观、御欲尚俭的节约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稻田系统、桑基鱼塘、轮作互补、庭院经济等传统的生态循环模式,更是我国历经千载而“地力常壮”的主要原因。但近二三十年以来,我国农业仍走美式高投资,高耗能的“石油农业”覆辙之路,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虽有大幅提高,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度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加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在吸取传统农业精华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

(二)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依然滞后,成为“四化同步”的短腿。然而,资源与环境的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业结合不紧密、生产环节循环不畅、生加流消融合不够;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短板”的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古人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要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夯实基础。

(三)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是国家层面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农作物是绿色生命,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固碳的过程,发展循环农业,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屏障”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要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将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它不仅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相关政策、制度、技术的创新,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增强新后劲,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也有利于促进种养加销游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二、发展实践大探索

近年来,西充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战略目标,以“中国有机食品第一县”为统揽,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充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示范市、全国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县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一业为主、三产融合、三化互动”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一)、发展建设有成效

1、环境治理系统化。西充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统揽,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10公里城市生态圈、“四河”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城乡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连续三年实行森林禁伐,形成涵盖大气、水源、土地、森林等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全县生态体系基本建成,森林覆盖率达到45%,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4%,水质常年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做到了既有“金山银山”,更有“绿水青山”。

2、农业园区标准化。按照“三网配套、生态修复、循环利用、质量提升、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建成百科、茂源、广绿、丰森、明和、元斗桃园等标准化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0个,循环生猪养殖小区120个,槐树林下家禽养殖、友林立体蚕桑综合开发等循环发展项目推动如火如荼,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示范区。

3、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力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秸秆过腹等资源循环,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畜—沼—菜”“果草、稻鱼”等园区小循环模式;积极推进产业间的有机结合,在丰森、龙兴等重点园区,成功探索“农业废弃物—生猪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副产物—食用菌—菌糠—肥料—大田作物”“桑、竹、林(果园)—鸡共生”等产业间大循环模式,园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达到转化,7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实现产业园区、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整体循环利用、循环发展。

4、生产经营组织化。培育农业企业105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30家)、专业合作社479家、家庭农场(专重大户)1600家,形成经营机制活、覆盖领域广、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功探索龙头带动、集体经营、专合服务、能人引领、大户示范“五型”产业发展模式,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广泛推广,引领全县4.5万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户均年增收突破2万元。

5、市场营销品牌化。顺应市场规律,实施品牌战略,成功创建“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注册涉农商标186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3件),“西凤脐橙”“充国香桃”“二荆条辣椒”“充国香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5大类100个品种获有机认证;在京沪广深等国内重要城市创办西充有机农产品旗舰店15家、高档社区配送中心200个,综合运用“互联网+”、会员营销、高端配送、订单直销、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营销方式,西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二)主要作法可总结

1、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循环农业发展新理念,聘请国内外一流专业规划团队,结合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等规划衔接,高起点编制完成《西充县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南充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西充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农业专项规划方案26个,引领循环农业园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

2、科技引领。依托亚洲有机农产品研发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驱动试点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搭建集研发团队、科研基地、示范基地、设施农业、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成农业专家大院20个,培育企业科研团队50个,循环农业园区科技推广服务呈现组织网格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专业化的新格局,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3、监管引领。加快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制定和完善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地方标准,建立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乡镇质检站、企业检测室三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开展农业源头、生产、认证、产品、市场等环节监管,全实现农业全程监管、产品质监“双认证”,年抽检、送检农产品样本1000余个,合格率达99%。

4、政策引领。出台了《西充县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西充县有机农业发展扶持办法》《投资农业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和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性文件,有力促进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每年安排本级财政投入7000万元,整合项目5亿元以上,争取融合基金信贷2亿元以上,用于循环农业园区基础、产业、加工、市场、科技等建设,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问题犹存勿忽视

1、发展观念不转变。部分基层同志,特别是乡村两级部分同志,观念仍停留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对现代农业、循环农业认识不足,认为搞农业风险大、见效慢,对农业重点项目充耳不闻。

2、政策体系不健全。现有配套政策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扶持引导,且落实效果不佳。对污染治理、桔杆利用、绿色防控、有机肥增施、先进装备等循环农业发展扶持办法缺位,促进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体系仍不健全。

3、发展规划不落地。制定了很多规划,但具体到园区、到产业、到业主的详细实施方案跟进不力。有很多项目规划做得很好、很早,但在建设过程中走样、走量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些好的项目搁置,推进速度慢。

4、监督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因诸多原因,造成专业人才缺失、办公设备简陋、检测仪器摆设、整体运作停滞。

5、技术服务不全面。现有技术服务团队主要服务贫困村、重点园区,面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不够,服务领域、技术深度、服务时效等方面都还亟待加强。

6、经营主体不诚信。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以次充好、以杂冒牌、以劣贴标等现象,严重影响西充农产品对外品牌形象。

7、资金投入不匹配。在上级财政、项目资金逐年减量的今天,原有投入渠道,已无法跟进循环农业快速发展步伐,本级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三、立足县情大谋划

要把西充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务必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拿出过硬的举措,以生态经济强县为统揽,做好生态循环农业,做实有机食品基地,为此需从五个方面去着力:

(一)思想观念再转变。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民增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循环农业发展宣传、培训,转化全民发展观念,再一次在全县上下掀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热潮,助推“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建设。

(二)农业结构再优化。一是优化布局结构。围绕打造“南充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战略目标,以优质粮油、畜禽两大主导产业和充国香桃、西凤脐橙、二荆条辣椒、充国香薯四大国标为主导,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0万亩(其中:粮油20万亩、柑桔20万亩、香桃10万亩、二荆条辣椒10万亩、充国香薯10万亩)形成“东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粮油”的现代农业科学布局。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生态良好、农业基础厚实等比较优势,以建成“辐射全国的有机食品供给地”为目标,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全力推进“中国有机食品第一县”建设,引领县域农业向现代有机循环农业结构转变。至2020年,建成有机农业基地30万亩,认证20万亩,全县有机农业及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三是优化种养结构。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思路,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基地30万亩,新建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基地500个,年出栏生猪50万头、小家禽1000万只;大力推行“果草、果粮、稻鱼、莲鱼”、桔杆五化、林下养殖等循环发展、资源利用等立体循环模式,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产业链条再延伸。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做优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做强龙兴园、皇享调味品、有田有家等企业品牌30个,力争至2020年,新培育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0个,市知名商标50个。二是推进精深加工。加快推进义兴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吸纳加工企业20家,从事肉类、果蔬、粮油加工,生产脱水蔬菜、肉类休闲食品、水果饮料、果冻、节食型航空食品等,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产值达120亿元,实现税收5亿万元。三是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按照“园区变景区、农庄变山庄、产品变礼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区、农耕文化体验等休闲农业景区,促进一批农业乡村旅游景区。至2020年,全县建成AA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20个,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休闲农业收入达到50亿元。

(四)经营体制再创新。一是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明确土地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至2020年规范流转土地50万亩,流转面积达70%以上,年交易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大力推行“多发展、多奖补,不发展、不奖补”政策,变“拨”为“投”,变“补”为“投”,依托农发公司平台,县财政每年安排支农基金1亿元、整合项目资金5亿元。三是创新金融投资机制。深入实施全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财政支农方式创新、农业基金支农三大改革试点,积极探索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农业基金、风险基金、担保基金、社会资本多元化的循环农业投资方式,力争每年完成产权抵押融资2亿元以上、争取投资基金1亿元以上、招引社会资本投资10亿元以上。

(五)行政效能再提升。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成立西充县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挥,通过现场办公、现场汇报、现场部署等形式,确保各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二是明确目标责任。按照“目标化、具体化、可量化、可考核”的要求,将循环农业发展工作,逐条梳理,分解细化,做到一个重点项目有一个牵头领导、有一个责任单位、有一套推进人马、有一张作战图表、有一套考核措施。三是加强问责问效。县目督办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做到日记录、周督查、月通报,对任何单位及个人影响循环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作的,严格问责问效。

只要始终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届届紧抓不断线”,坚持体现发展、体现循环、体现实力,少些花拳、少些浮华、少些形式,多些积淀、多些保护、多些善举,何愁产业不兴、效益不增、发展不持续。

 

 

南充人大微信公众号

SCNCSRD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