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1/12/21 上午12:00:00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四川南充人大网 >> 最新信息 >> 调研报告 >> 详细内容
最新信息
组织机构
地方法规
决议决定
审议意见
制度规章
常委会工作动态
地方立法
监督工作
选举任免
法治南充
代表工作
人大论坛
工作研究
一府一委两院
县乡传真
区县动态
领导班子
公告通知
代表大会专题
代表之星
议案建议办理
南充人大好新闻评选
人大理论研究
调研报告
视频新闻
 
“绵阳现象”对顺庆普高教育的启示
来源: 南充人大网 时间: 2017年11月10日 15:34

顺庆区人大教科文卫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在全省排位只比三州靠前,南山中学与南充高中不相上下。如今,绵阳市已成为中国教育标杆城市,一大批普通高中名校声名远播,形成全国关注的“绵阳现象”。绵阳市普高教育强势崛起的成功经验,对顺庆普高教育发展具有借鉴作用。为此,区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组织区人社、财政、编办、教育等部门负责人赴绵阳市涪城区、科技城,与教体局等10个政府职能部门、东辰国际学校等3所优质高中负责人座谈取经,并结合顺庆实际,形成如下报告。

总体印象

一、高考领跑全川,成绩令人震撼

绵阳把教育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培育国、省示范学校,做大小学、初中,做优高中品牌,在中心城区快速形成集聚效应。2016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34%,人数突破1.7万人,高出全省17个百分点,在全省遥遥领先。涪城区绵阳中学、东辰国际、南山中学一本上线率分别达到84.3%、80%、68%,本科上线率均超过90%,1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绵阳中学58人,东辰国际30人,南山中学26人)。2017年,全市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和硬上线万人比已连续16年排名全省第一位。《发现》杂志、搜狐网在全国344个城市进行教育满意度调查,绵阳位居全国第一,教育已成为绵阳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学校扩张迅速,教育带动强劲

绵阳高中名校云集,现有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38所,其中省一级示范学校6所,省二级示范学校9所,全市70%以上的高中生在省一、二级示范高中就读。仅主城区涪城区就拥有普通高中9所。其中,省一级示范高中2所,省二级示范高中5所,占地300亩以上的学校5所,学生人数都在万人左右。2000年创办的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利用短短17年时间已从占地面积37亩发展到387亩,资产4500万元发展到6.5亿元,规模2000人发展到1.45万人。在绵阳,教育已成为一种产业,强力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每年仅教育产生的直接附加值就达10亿元。

三、优势资源聚集,马太效应明显

近年来,全省大批优质生源涌向绵阳东辰国际、绵阳实验中学、绵阳南山实验等学校。每年自主招生考试季,数十万学生及家长奔赴绵阳“赶考”,已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据统计,绵阳在校学生(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有8万余人来自市外,占基础教育在校生人数的11.5%,已成为该市优质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绵阳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不少国内、省内名校长、名教师也相继来到绵阳,推动绵阳名校建设。如,东辰国际学校校长祝启程来自蓬安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也来自南充。随着优势教育资源的不断聚集,进一步形成“马太效应”,拉大了绵阳高中教育与省内其他市、州的差距。

做法经验

一、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建设西部教育强市

(一)高定位谋划教育发展。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绵阳市委、市政府抢在2000年就已开始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提出建设“西部教育强市”的目标定位;出台《绵阳市普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整套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统筹规划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为开创“绵中南山双峰并立,东辰绵外优势互补,区县高中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度推动教育发展。一是教育用地全力保障。在城市规划发展中优先考虑学校布局和用地指标,预留教育用地绝不挪作他用。分期建成占地300亩以上高标准普通高中5所,其中:绵阳中学650亩,东辰国际学校387亩。二是教育经费足额拨付。市属高中学校年生均补助经费1700元,区属高中学校年生均补助经费1300元,比顺庆高出1000元,确保学校高效运转。三是用人机制灵活务实。引进省内外名师给予特殊政策扶持,东辰国际等股份制学校教师纳入公办教师编制,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三)全方位支持教育发展。一是突出贡献设重奖。2001年开始,绵阳市委、市政府就根据《教育法》设立教育教学高考突出贡献奖,重奖为高考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充分调动教育家办学积极性。二是部门联动开绿灯。组织、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创新举措,为引进优秀教育人才排除障碍。如,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库,经人才领导小组认定的高层次师资人才,有空编占空编,没有空编占用人才库编制。三是主动担责“踩红线”。支持学校融资贷款发展,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支持学校异地招生,高中生源质量进一步夯实;妥善处置高中阶段有偿晚辅、周末补课等行为,生均上课时间多出南充高中1/3,以时间促质量,以时间换效益。

二、主管部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中教育高地

(一)崇尚专家治学,推行去行政化。着眼绵阳教育未来,遴选优秀年轻校长、优秀年轻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高层次培训,着力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递进式培养高素质领军人才和教育人才,增强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动能。全面推行专家治学,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上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享有充分的人事自主权,教师招考由学校在纪检、人社部门的监督下组织考评,确保新进教师专业性更强、学校学科更配套。绵阳中学实施专家治校、名师治学,推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全员考评制和结构工资制,短短十几年就迅速崛起,由一所普通中学一跃成为全省高中教育的领头雁。

(二)整合优质资源,鼓励充分竞争。科学调整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按照“国重学校扩优增量、省重学校稳定大盘,一般高中争做奇兵”的发展思路,市上重点办好一批高中,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各区(县)办好所属高中,逐步消除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薄弱普通高中,现已发展形成高中教育集群的四个梯队(第一梯队:绵阳中学、东辰国际学校、南山中学;第二梯队:绵阳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实验校、南山实验学校、绵中实验学校、实验中学、绵阳一中、科学城一中、三台中学;第三梯队:其他市属区、县中学;第四梯队:绵阳三中、丰谷中学等弱势学校)。从学校招生到高考质量,从办学机制到学校考评,从教学课改到职称评聘,从高考目标到高考奖励,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区县之间、校校之间、教师之间竞争无处不在。通过良性竞争,绵阳高中教育质量飞速提高。2016年,绵阳实验中学、科学城一中等第二方阵学校一本上线率大多突破50%,本科上线达80%以上,赶超南充高中水平。

(三)实施双百工程,增强发展后劲。2000年,绵阳市启动基础教育阶段百所示范初中和百所示范小学的“双百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评价方式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每年一评比,并给予相应奖励和支持。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双百工程”学校覆盖了80%以上的学生面,通过这些示范学校的带动和引领,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绵阳高中教育强势发展提供了生源保障。

(四)瞄准高考质量,筑建高原高峰。筑高原,就是大面积提高本科上线人数;建高峰,就是提高一本和清华北大上线人数。绵阳市教体局因校制宜,开展教师职业培训,统一课程、规定学时、明确补贴和评职奖励, 造就了一批教育理论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个体素质优秀、群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如,绵阳中学全面实施全员教育工程、青年教师成才工程和名师锻造工程,开展国家特级教师“传帮带”活动,实现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挑大梁”。师德优良、专业扎实、技能精湛的优秀师资队伍促进了绵阳高中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大批高中名校在学生人数庞大的情况下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让众多学生圆了大学梦,尤其是名校梦。

三、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中教育品牌

(一)大力实施目标激励。对照市教体局给各学校下达的高考基础目标,学校给各年级下达高考基本目标,各年级自定高考奋斗目标,各个目标完成都有奖金。如:高考毕业奖、学期考试奖、高三反哺奖。反哺奖主要奖励提供优质生源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很多教师退休多年还能得到反哺奖,形成了各年级教师都支持高考的良好氛围。据了解,2016年,仅绵阳中学高考奖励就超过500万元。

(二)全面推行机制创新。绵阳中学、绵阳南山中学等优质公办高中,主要招收本地生源,满足本地群众需求。充分利用绵阳中学和南山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组建教育投资集团,创办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南山实验学校、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等股份制学校招收外地生源,做强教育品牌,做大教育产业,有效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三)潜心育人永不言弃。一些学校在压力面前矢志不渝,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踊跃投入教育创新实践,以艰辛付出实现了跨越发展。如,绵阳科学城一中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属9所子弟中学重组而成,是全省仅有的一所高中子弟校,生源经绵中、南山择优选拔,素质相当于南充一中水平。但他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评价制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已发展成为绵阳高中教育的一颗新星。2016年,本科升学率达94.9%,一本升学率达46.7%,直追绵中、南山。

几点思考

一、差距较大,令人堪忧,务必奋起直追

(一)南高一校独大,高考质量总体不优。作为南充主城区,区内省一级示范高中仅有市属南充高中(顺庆校区),南充一中、南充十中2所民办高中去年才刚评上省二级示范高中,区属公办高中没有一所省一、二级示范高中。从高考质量上看,与绵阳差距明显,南高仅相当于绵阳第二梯队学校水平,一中、十中差距更大。2016年,在高考人数接近的情况下,南充一本上线仅5396人,比绵阳少1.2万人;一本上线率12%,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低于绵阳22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仅32%,甚至低于绵阳一本上线率。

(二)基础设施薄弱,优质生源外流严重。全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南充一中仅248亩(新校区占地220亩),其余高中除南充十中占地80亩外,都在50亩以下,教育基础设施与绵阳相比差距明显,难以形成吸附效应,加之教学质量相对偏低,大批优质生源外流,选择成都、绵阳高中就读。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育项目欠账较多。我省确定的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最低标准为:省级示范高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420元,市(州)级示范高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180元,其他高中学校不低于每生每年1060元。目前,我区在高中学校收取学费的基础上仅安排省级补助300元,区本级未安排公用经费;因教育用地等问题难以解决,导致教育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十二五”规划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20个,目前只完成8个,完成率仅40%。

(四)政策机制不活,优秀人才引进乏力。教育人才招引政策存在较大瓶颈,公式化、程序化和行政化突出,人才洼地的政策吸引力不强,缺少激励机制调动专家治学和教师教学热情。顺庆高中学校校长多年未调整优化,学校用人自主权放权不够充分,选聘教师质量参差不齐,优秀教师招引乏力。

二、基础较好,前景光明,务必增强信心

从区位条件来看,南充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也是省内第三教育大市,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南充教育在川东北、在全川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教育资源辐射周边3700万人,作为主城区的顺庆,区位优势明显。市委提出“155”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成渝第二城”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打造教科文卫品牌,这为顺庆补齐短板,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高校品牌来看,南充现有驻市全日制高校5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高校实力在川内仅次于成都。这为顺庆充分利用驻市高校优势学科、人才资源,探索开展合作办学,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打造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集聚“洼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义务教育来看,我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56所(其中,公办学校50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5.27万人。近年来,以五星小学为代表的优质小学教育,实行集团化办学,现已形成育英、育新和新城3个校区,学生规模近万人;以五中、职教院附中、七中为代表的优质初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多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持续增加,为顺庆抢抓机遇,办好高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生源基础。

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务必对症下药

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品位功能、实力高下的重要标尺。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更新,让原有的区域教育排位面临重新洗牌。能否抓住这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教育对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是顺庆实现“保一争十”战略目标,建设成渝第二城核心功能区的重点所在。我们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实现教育改革新突破,才能抢抓机遇,实现高中教育强势崛起。

(一)做强顺庆高中教育,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推动顺庆向教育强区迈进。按照新城旧城“一盘棋”,通盘考虑的原则,对旧城老校的提升,新城校点的安排和优势教育的统筹等进行优先考虑、优先安排。紧密结合北部新城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建城先建校,名校带新城”的发展思路,政府投入为主,大力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合理布局高品质学校建设,以名校效应带动和提升北部新城的城市品质、发展空间和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增加财税收入,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树立“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区委、政府领导定期研究教育、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保障顺庆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二)做强顺庆高中教育,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努力培养一批名教师,选塑一批名校长,建设一批名学校。设立名师培育基金,实施名师培育工程,通过名师带动、整体培训等多元培育机制,在现有优秀教师队伍中择优选育一批教学名师;打破人才引进瓶颈,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基金,真正做到区外名师“进得来,留得住”;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按照“奖优惩劣、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原则,实现教师队伍重组。推行学校领导去行政化管理制度,试行校长公开招聘办法,面向全国公招教育专家担任我区高中学校校长,赋予组建学校班子、挑选优秀教师的选人用人自主权,以优秀校长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治校理念,建设高水平管理领军人才,打造一流精英管理团队。对确立建设的区属公办高中名校,在学校发展上集中人财物,在政策扶持上给予最大支持,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名校。

(三)做强顺庆高中教育,必须坚持品牌带动。调整区内普通高中布局,实行普通高中相对集中办学,形成集聚效应,逐步消除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薄弱普通高中,着力构建市区互补、公办民办相融、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推动南高升档进位,做强南充一中、十中等现有民办高中,新建1-2所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公办普通高中,如,任家沟粮库搬迁后,选址组建一所高品位、高规格的公立高中。利用驻区高校优势资源,整合顺庆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实施集团办学,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建成2所能与南高竞争的优质高中,实现顺庆普通高中教育弯道超车。即:在城区东北部整合六、七、十二中教育资源,依托西南石油大学选址建设西南石油大学附属中学;在城区西南部,整合九中、三中、二中的高中教育资源,依托西华师范大学品牌创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引进绵阳东辰、重庆巴蜀、成都七中和衡水中学等省内外优质高中学校在我区建设分校。

(四)做强顺庆高中教育,必须坚持机制创新。编制上,教育核编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教育系统编内有空编,可先调剂后备案;当调剂时如果没有编制,区内可编随人走。经费上,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改进绩效考核办法,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合理增加2017年已经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对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实行综合预算保障制度,按照“核定收支、差额补助”的方式安排财政拨款。即:核定高中学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总需求,抵扣学费收入后,差额部分由区级财政安排补足,纳入综合预算管理。项目上,将我区“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教育建设项目分年度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由人大、政协实施监督,每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账”,促进项目开工建设,满足全区群众对优质公办教育的迫切需求。

(五)做强顺庆高中教育,必须坚持强基固本。实施全区三年教育行动发展计划,集中三年时间,实施荆溪小学、清泉小学、火车北站学校建设等夯实教育基层基础的项目32个,为发展高中教育提供强力支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义务教育,进一步释放五星小学、川师附小、五中等优质教育的优势效应,推行五星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成功模式,探索“1+1”“1+2”等教育帮扶和联合机制,引入成都七中、绵阳东辰、四川天立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合作建设职教院附小、川北医学院附小,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南充人大微信公众号

SCNCSRD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