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随着城区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事关重大。如何加快城区基础教育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给予关注和监督的重要事项。在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近年来一直抓住城区基础教育发展这一切入点,协助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发力,跟踪问效,助推其不断加快发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锁定关键点。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是人大专委会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能,调研的深度决定着人大专委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力度。一是抓住关键问题。对于群众反映有关城区基础教育的问题,头绪较多,覆盖面较广,如何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开展专题调研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我们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疏理,归纳出较为集中的教育布局不合理、城区教育资源紧缺、教育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项目用地矛盾突出等几个基本问题。二是认真组织调研。在基本问题形成后,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形式,拟定调研内容,邀请参加人员,定夺调研路线和调研时限等。在调研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无关人员陪同,大家细心细致察看现场,扎扎实实进行走访,深入基层收集意见,开诚布公展开座谈,认认真真收集资料,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在第一线找到问题,在第一线收到建议,在第一线激活思维。三是形成调研报告。按照立意要高、质量要高的要求,实事求是总结成绩和经验,全面客观分析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建议,不夸功,不饰过,不脱离实际,见解具有可行性和一定前瞻性。经过两三个回合的讨论推敲,提出“从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定位教育发展,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以项目推动为抓手、着力新增教育资源,放大优质资源、优化高中办学格局,强化项目效益评估、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等建议,形成调研报告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党组转报市委,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给予批示。去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赴顺庆主城区调研基础教育,发现“毗邻学校的部分国有资产闲置不用,而学校急需这些资产,还需科学整合”这一问题,作为教科文卫委今年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
二、丰富监督形式,扭住结合点。基础教育,是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是家庭尊严和荣耀的寄托,是老百姓的暖心工程,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较高。为回应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这些年来,教科文卫委坚持问题导向,在年初工作安排时始终把城区基础教育纳入监督计划,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协助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动这项工作。一是丰富监督形式。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和代表视察等多元化监督方式,力求实打实助推某些带普遍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人大工作形象。市五届人大以来,我们协助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有关城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专项工作报告2次,执法检查2次,工作评议1次,组织代表集中视察2次,今年的专题询问正在启动中。二是引导多方参与。动员各新闻媒体通过制作专题、专栏、人物访谈等,对城区基础教育进行宣传报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城区居民对城区基础教育真诚地敞开心扉,相互交流,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升参与度。三是做好结合文章。我们始终坚持专题监督与综合监督、监督人与监督部门工作相结合,将城区基础发展中的问题融入其他监督中,适时一并解决,提高工作交流,增强监督实效。
三、形成审议意见,把准着力点。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所发表的意见、建议的高度概括,是人大常委会集体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府两院”抓落实整改工作的文字依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审议意见的发表、汇总和整理显得重要而又严谨。一是积极引导审议发言。对参加调研视察的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积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相关报告,结合调研中产生的相关感性认识,发表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或熟悉工作的代表,在审议前开展必要的交流,鼓励他们发表真知灼见。二是认真归纳整理。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发表的意见建议,按照规范、准确、可操作的原则,把相同或相似的建议进行归并,提纲挈领,形成审议意见,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三是交付政府办理。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的审议意见,先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形成文件,报常委会有关领导审定,交付市政府研究处理。市五届人大以来,我们汇总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城区基础教育的意见建议,共形成审议意见19条,交与市政府研究处理。
四、狠抓督查督办,突破薄弱点。人大监督就其本意而言,是为了监督解决“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是衡量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教科文卫委为提升监督实效,找准工作切入点,狠抓督查督办。一是督促研究处理。对城区基础教育提出的审议意见,要求教育等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将整改落实情况与进度定期报送教科文卫委。二是强化督查整改。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问题整改到位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对督办中发现的未整改到位的问题,逐一反馈意见,提出工作要求,压实责任,不留死角,助推问题及时解决。三是报告督查情况。将城区基础教育有关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综合有关方面的意见,及时形成督查报告,向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市五届人大以来,教科文卫委共形成关于城区基础教育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督办报告4个,提出有关持续加大整改力度的意见16条,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城区基础教育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均表示满意。
市政府的积极行动,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的助推,带来了明显成效:2011年以来,市辖三区城区共投入9.2亿元新建了新城学校、顺庆实验幼儿园、城南幼儿园、五星小学育新校区、高坪五小、江东初中、嘉陵思源学校、滨河幼儿园等8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改扩建了南充十二中、三原实验学校、西河路小学、石油南路小学、孔迩街小学、白塔中学、高坪中学、高坪三中、陈寿中学、嘉陵一中、嘉陵特殊教育学校、火花三小等12所中小学校,各项投入和新增学位数均超前10年的总和。目前,城区已有2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8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今年底,主城区还将有4所中学创建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永远在路上。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城区的实际情况,觉得城区基础教育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教育布点规划。市政府2011年制定的南充市城区基础教育布点规划,实施已有近6年时间,部分项目现尚未启动。现市辖三区主城区发展情况和人口数量发生的较大的变化,以前的布点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市政府应在充分调研现状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城区基础教育规模需求,合理规划中小学、幼儿园的服务半径,合理确定学校布点和规模,科学预留发展空间,遵循既定编制标准,严谨编制规划文本,确保规划编制成果的统一性、规范性,实现未来中小学需求全覆盖。完善后的城区基础教育布点规划一经审定通过,不得随意变更,要坚决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参照北京市的做法,制定城区基础教育布点规划和年初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初审,应当邀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和相关专委会负责人参加。二是进一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特色发展。应以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为龙头,遵循校际间相同的文化根源、相近的位置渊源、相似的文化特色思路,建立组团式共同发展模式,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筹师资及教育教学活动,拓展优质教育品牌效应。充分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继承老校优良传统,通过对学校教育文化元素的整理、融合、创造,焕发新的生机。鼓励创建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工程,打造学校文化精品,促进各个学校形成风格多样、底蕴深厚、特色明显、生动活泼的教育文化格局。三是进一步强化师风师德建设,扩展教师轮岗交流。目前,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群众意见很大,少数教师“教室不讲,家里讲;课堂不讲,课后讲”,利用老师权威,在家里开设托管班、补习班,打起小算盘,发起了生意财。一些教师与社会培训机构勾结,输送生源,获取利益。一些教师利用家长委员会巧立名目收取补课费,家长敢怒不敢言,无可奈何交上补课费。要加强对教师有偿补课的整治,出台禁止有偿补课的规定,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内控机制、专项督查、责任追究、联合执法查处、师德师风考核、通报批评等形成,把有偿补课概率降至一定的程度,阻止有偿补课风继续蔓延。借助实施“三名工程”,通过教师跨校任教兼课、师徒结对、联合教研、提供网络课程资源等形式,落实教师轮岗交流,交流人数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到教育系统人的身份转变,达到相互贯通、顺畅流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