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1/12/21 上午12:00:00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四川南充人大网 >> 最新信息 >> 代表大会专题 >> 详细内容
最新信息
组织机构
地方法规
决议决定
审议意见
制度规章
常委会工作动态
地方立法
监督工作
选举任免
法治南充
代表工作
人大论坛
工作研究
一府一委两院
县乡传真
区县动态
领导班子
公告通知
代表大会专题
代表之星
议案建议办理
南充人大好新闻评选
人大理论研究
调研报告
视频新闻
 
关于南充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南充人大网 时间: 2022年1月08日 10:02
2022年1月6日在南充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南充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南充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财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各项决议,坚持“1234”财政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把收入组织好、把资金争取好、把支出管理好、把风险管控好、把队伍带领好、把工作统筹好,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恢复性增长、高质量发展,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6亿元,为人大批准预算(下同)的100%,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81亿元、增长4%,非税收入63.6亿元、增长13.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60.7亿元、上年结转5.7亿元、调入资金37.6亿元、债务转贷收入63.1亿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 1.6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7亿元,收入总量为630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7.1亿元,为预算的99.1%,下降6.4%;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4.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3.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7亿元,支出总量为625亿元。收支品迭,年终结转5亿元(按政策规定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下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95.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2.6亿元),为预算的83.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25.1亿元、上年结转22.8亿元,收入总量为348.3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61.2亿元,为预算的95.7%;加上调出资金35.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40亿元,支出总量为336.5亿元。收支品迭,年终结转11.8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亿元,为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转0.4亿元,收入总量为2.6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2亿元。收支品迭,年终结转0.4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37.4亿元,为预算的98.5%;加上上年滚存结余146亿元,收入总量为383.4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52.4亿元,为预算的98.8%。收支品迭,全市年末滚存结余131亿元。
5. 地方政府债务。2020年底,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92.8亿元。2021年收到省财政厅转贷新增政府债券101亿元、再融资债券87.2亿元,偿还债务94.6亿元;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886.4亿元,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945.3亿元以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分类型看:全市一般债务限额375.6亿元,余额357.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69.7亿元,余额529.2亿元。分级次看:市本级债务限额114亿元,余额103亿元;县(市、区)债务限额831.3亿元,余额783.4亿元。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23亿元、增长1.3%,非税收入12亿元、增长23.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27.1亿元、下级上解收入4.9亿元、上年结转2.3亿元、调入资金8.1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6.7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2亿元,收入总量为200.3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5亿元,为预算的95.3%,下降2.1%;加上补助下级支出86.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8.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9亿元、债务转贷支出11.5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亿元,支出总量为195.1亿元。收支品迭,年终结转4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1.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6亿元),为预算的70.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4亿元、下级上解收入2.8亿元、债务转贷收入57.1亿元、上年结转5.4亿元,收入总量为98.6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4.1亿元,为预算的88%;加上补助下级支出8.6亿元、调出资金7.8亿元、债务转贷支出52.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5亿元,支出总量为95.3亿元。收支品迭,年终结转3.3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6亿元,为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转0.4亿元,收入总量为1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6亿元。收支品迭,年终结转0.4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7亿元,为预算的100.1%;加上上年滚存结余59亿元,收入总量为136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9.1亿元,为预算的100%。收支品迭,市级年末滚存结余56.9亿元。
以上预算执行情况数据为财政预计数据,待完成全省决算审查汇总并与省财政厅办理结算后可能略有调整,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动情况。

(三)全市财政政策落实和重点支出情况
1. 直达资金。全市争取中省直达资金142.1亿元,100%分配下达。其中,就业补助支出3.4亿元,重点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定基层就业规模;保基本民生支出90.1亿元,兜牢了困难救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民生底线;保基层运转支出24.5亿元,支持基层兜牢“三保”底线;保市场主体支出2亿元,通过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补助等直接助企纾困方式,惠及小微企业593家。
2. 疫情防控。全市投入资金20亿元。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重点支持防控物资和设备采购、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等经费保障。开启防控资金拨付和物资采购“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防控支出。投入新冠疫苗接种专项资金4.77亿元,推进适龄无禁忌人员应接尽接,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支持建成核酸检测PCR实验室65个,新增荧光定量PCR仪112台,方舱实验室2个,推动形成规模适宜、平急结合的核酸检测资源布局。
3. 乡村振兴。全市投入资金115.9亿元。严格执行“四个不摘” 要求,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补短板、强基础、优环境,兑现过渡期支持政策,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支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47.4万亩,稳定粮食供给,做好粮食购销,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发展壮大生猪、蚕桑、晚熟柑橘等主导产业,做优木本油料、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中国晚熟柑桔之乡”,擦亮“绸都”金字招牌。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0.4亿元,建立风险补偿金1.4亿元,撬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 生态环保。全市投入资金10.4亿元。支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累计169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进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厂—网—河—湖”一体化监管项目主体建成,临江新区污水处理厂等开工建设,嘉陵江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8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支持承办全省“天府卫士—2021年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推动生态环保领域中省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落实。
5. 重大项目。全市投入资金152亿元。以统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把推动临江新区加快成势作为财政大事,支持高质量编制新区规划体系,推进新区临江大道、空港新城等项目加快建设,着力增强新区承载能力,助推临江新区入选全国城市新区“五新”潜力榜单第26位。聚焦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实施,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支持高坪机场改扩建、成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和南潼高速、成南高速扩容,以及滨江北路互通等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南充高中临江校区和高坪校区、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永丰水库城市应急水源等重大民生项目实施。
6. 重点产业。全市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园区能级提升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夯实承载平台。统筹重大产业项目资金和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汽车汽配、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强化产业支撑。坚持政策大配套,支持成功举办临江新区投资推介、汽车汽配千亿产业投资推介等重大活动,支持企业积极参加西博会、知名企业四川行等交流合作,促成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495.1亿元。
7. 社会保障。全市投入资金82.5亿元。紧扣稳就业要求,统筹就业创业补助、失业保险基金等5.3亿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安排公益性岗位1.7万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创建就业创业载体323个。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连续17年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全年发放各类养老金167亿元。安排8.1亿元,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590元、390元,70.3万名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安排3.6亿元,按低保标准1.3倍保障城乡特困人员供养。积极支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完善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
8. 卫生健康。全市投入资金69.2亿元。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80元、79元,报销基本医保72亿元。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奖励补助标准,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五项政策。
9. 教科文体。全市投入资金107.9亿元。完成教育支出98亿元,确保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的补助减免政策。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增普惠性幼儿学位4600个;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学位12395个,支持化解大班额295个;完善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新一轮市校合作,市级连续三年安排3.4亿元支持驻地高校建设发展。科技支出2亿元,全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支持搭建“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第五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等创新平台,开展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发行科技创新券,支持企业创新创造。建立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技术创新,升规入统、做大做强。文体支出7.9亿元,支持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市第六届运动会等重大文体活动;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做响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生态文化及夜间经济等文旅品牌。
10. 社会治理。全市投入资金28亿元。支持推进全市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389万平方米,实施乡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75个,支持23个涉改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支持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二期试点,建成智慧平安小区(单位)1208个;实施城市管理“十大乱象”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支持依法治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推进,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重点投入数据,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的情况。

二、2021年及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落实市人大决议及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1年,全市财政坚决贯彻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决议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着力完善财政政策措施,有效强化财政支撑作用,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 任务。

(一)全力以赴提总量稳增速,收入组织稳中求进、稳中向好。面对巨大减收压力,全市财政始终保持定力,积极拓展增收空间,在殊为艰辛的“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得之不易、弥足珍贵的收入组织成绩单。
1. 公共财政逆势而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恢复性增长缓慢,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形成减收8.3亿元,财政增收难度巨大。我们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压力不松,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强化执收调度,传导执收压力,抓好税收征管;强力抓非税,全面清存量,规范挖潜力,以非税的增量弥补税收的减量,全力克服影响,奋力冲刺目标。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4.6亿元,增长8%,圆满完成预期,总量继续稳在全省“一方阵”。
2. 资金争取成效显著。中央财政赤字率、专项债券发行“双降”,抗疫特别国债停止发行,对资金争取影响较大。我们更加注重深化资金争取工作的质效,强化精准性研判、高频次对接、正反向考核,县级基本财力、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应急救灾等方面转移支付,以及新增债券资金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全年争取到位转移支付360.7亿元,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到位直达资金总量142.1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到位新增债券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1亿元,总量居全省前列。
3. 基金收入筑底企稳。面对土地房地产市场阶段性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强化土地统征、收储、出让等关键环节资金保障,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重点成熟地块推介出让,有效稳住了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基本盘。全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195.2亿元,为产业政策兑现、重点项目建设、债务还本付息以及平衡公共预算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力以赴调结构促发展,支出保障精准精确、有力有效。遵循“三保一优一防” 重要要求,把握“政在财先、以财辅政”工作定位,确保“财随政走、政令财行”落地见效。
1. 保调压延优支出。坚持基本民生、工资运转、债务化解等支出应保尽保,足额预算县级“三保”276.4亿元,确保人员经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等刚性支出足额保障,确保县级财政平稳运行,牢牢稳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坚持“趴窝”资金应调尽调,深入开展低效无效、闲置沉淀、预算结余“三项清理”,及时调整执行进度缓慢、绩效结果较差的项目资金。坚持非必要支出应减尽减,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切实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
2. 聚焦重点强保障。紧扣高质量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财力20亿元,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县级“三保”、临江新区建设,以及制造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开放合作等。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继续稳定在65%以上,全面兑现30件民生实事政策,强化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粮食安全等兜底性民生实事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规范实施PPP项目38个498亿元,有力助推了市政、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3. 创新机制提质效。坚持“一项资金、一个办法”,修订完善财政资金审批管理等23项规范性文件,对财政资金监督管理进行优化、流程再造,能简则简、能并则并,扎牢织密依法理财制度“笼子”,我市做法被财政部官网刊载。精准对接国家直达资金转移支付机制,第一时间将资金分配下达,通过监控系统精准投放到终端,资金在途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为基层“六稳”“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直达资金支出进度每月均居全省考核“红榜”。

(三)全力以赴防风险提绩效,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安全高效。坚持以《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政府债务管理规章制度为准则,统筹绩效提升与风险防范,全面加强财政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现代财政安全保障。
1. 管理机制更为完善。以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1+N”行动方案为统揽,统筹推进财政管理各项工作。完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及时足额偿还94.6亿元到期政府债务本金,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完善库款运行监测通报、县级“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等机制,加强预算审核和专户管理,市级累计统筹资金32亿元,支持县级兜牢“三保”支出风险底线。优化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政府采购领域部门联动协作执法,强化采购风险预警监管,编制政府采购负面清单。积极打造智慧便民安全公积金,全市存贷余额超“双百亿”。
2. 改革攻坚持续深化。紧扣全省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和市委改革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财政改革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等制度,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预算管理一体化、支付电子化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扎实推进乡镇政府购买服务和盘活用好闲置公有资产改革,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在全省前列。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面推开。市与市辖区的体制改革实践,切实理顺了市区两级权责关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政府债务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市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设全面完成。
3. 财政监督不断加强。深入贯彻中省市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各项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监管平台建设,84个补贴项目实现审批、发放、监管一体化、阳光化,财政补贴资金“最后一公里”堵点问题得以解决。我市“一卡通”经验作为模板在全省现场推进会上示范推广,得到中省领导高度肯定,有关省市专赴我市学习考察。强力推进严肃财经纪律及部门财务管理风险大排查和部门闲置封存物资清理处置两项工作,完成了全市2156个部门(单位)12个大类88个细项风险点位的全面排查。开展近年最大规模最大范围会计信息专项监督,完成对978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检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接受省委巡视组开展的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视,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全面完成经责审计涉财问题、政府采购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等整改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财政在坚决落实人大审查意见、依法履行财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持续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3件、政协委员提案1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并认真吸纳代表委员意见,不断提升为民依法理财的能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回顾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市财政事业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南充财政经历了深刻汲取拉票贿选案教训、重构政治生态的特殊考验,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忠诚践行使命。市财政局先后荣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政府采购先进监管单位等荣誉,连续五年获市级部门目标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五年在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社会满意度测评中均居市级部门第一名。我们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牢固树立了守正创新、奋勇争先的财政形象。
——这五年,南充财政经历了减税降费持续减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巨大挑战,始终紧扣发展要务,全力展示卓越之为,以坚韧逆势奋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年累计完成619亿元,一年一个十亿增量,年年超额完成预期,累计总量是上一个五年的1.7倍;全市累计争取到位上级转移支付1768亿元,年均增长8.9%,争资总量连年稳居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1073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4倍。我们在竞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奋力跑出了财政速度,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充分展示了财政作为。
——这五年,南充财政经历了决胜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的最大攻坚,始终做到政之所向财之所赴,民之所盼财之所为,以尽责彰显作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累计完成2622亿元,稳居全省前三位;累计筹集资金1365亿元,全力支持大产业大集群、大项目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7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65%以上。我们始终饱含工作热忱,彰显财政情怀,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
——这五年,南充财政经历了推进最重改革任务、落实最严风险管控措施的深刻变化,始终坚持改革统揽、绩效导向,以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3大方面15项重点改革任务,探索创新了“3+2”支出保障序列、脱贫攻坚“四项基金+风险资金” 、债务管理“三有三不三要” 系列财政“微改革”,建立健全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控规范等制度机制。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五个一” 工作法、涉农资金使用“五补五改” “互联网+政府采购”“互联网+精准扶贫资金会计管理”等南充财政经验得到了财政部、财政厅肯定推广,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过去五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具有南充财政特色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收入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债务化解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有限财力与不断扩大的支出需求矛盾依然突出。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全面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22年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之年,是深入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南充撤地建市30周年,是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展望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形势,从面临的机遇看,中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位推动成渝地区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的深入落实,是南充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市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八项重点工作”深入实施,新区建设、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等发展动力源不断积累、逐步释放,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积攒后劲。从面临的挑战看,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等刚性支出需求大幅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我们将迎难而上、紧抓机遇,坚决履行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科学合理安排2022年预算,更好地统筹资金保障全市重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治蜀兴川重大方略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八项重点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按照“1234”财政工作思路 ,守正创新、奋勇争先,更高质量地把财政收入组织好、把资金争取好、把支出管理好、把风险管控好、把队伍带领好、把工作统筹好,为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2022年预算编制的理念。严格贯彻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牢固树立四大理念:预算理念“无预算不执行,有预算不突破”;绩效理念“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风险理念“举债必规范,违规必惩处”;公开理念“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2022年预算编制的原则。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厉行节约、提升绩效,强化监督、防范风险。
——2022年预算收入预期目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5亿元、增速8%左右。

(一)主要财政政策和市级预算重点支出方向
按照上述预算编制指导思想、理念、原则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信用、保重点”的支出序列,合理安排市级财政重点支出,将有限的财力主要用于支持市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八项重点工作”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1. 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要求。更加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人民过好日子”的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把财政支出关口,继续压减部门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持续开展财政资金“三项清理”,将财政评审、绩效结果、审计查出问题等情况与预算安排相挂钩。
2.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和制造强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绿色制造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聚焦,支持“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三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全面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期末留抵退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健全支持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3.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大力支持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推进嘉陵江流域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支持推进产业绿色改造、企业循环生产、园区生态发展。支持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
4. 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支持乡村振兴“十大工程”,落实5年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支持抓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5. 支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积极争取中省政策资金和统筹本级财力,支持临江新区建设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体。支持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支持成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和南潼高速等建设,支持高坪机场改扩建和阆中机场建设,支持推动嘉陵江全线复航。支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I型大城市建设,支持争创全国海绵城市试点,支持公园城市建设,大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南充。
6.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支持办好30件民生实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支持学前教育普惠公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等“八项计划”,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共卫生投入,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支持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支持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支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支持做好国省乡村治理试点,支持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

(二)全市预算草案
1. 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2亿元,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93.7亿元、增长15.7%,非税收入62.5亿元、下降1.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73.6亿元、上年结转5亿元、调入资金53.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亿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0.4亿元,收入总量493.6亿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22.7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470.9亿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21.9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3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上年结转11.8亿元,收入总量为233.8亿元。扣除调出资金52.7亿元、债务还本支出9.3亿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相应安排171.8亿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0.4亿元,扣除调出资金0.8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相应安排1.5亿元。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9亿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131亿元,收入总量为410亿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相应安排267.8亿元,预计年终结余142.2亿元。

(三)市级预算草案
1. 一般公共预算。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4.3亿元,非税收入13.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0.3亿元、上年结转4亿元、调入资金11.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亿元,收入总量为109.1亿元。扣除补助下级支出38.3亿元和上解上级支出3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应安排67.8亿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2.3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0.2亿元),加上下级上解收入0.8亿元和上年结转3.3亿元,收入总量为46.4亿元。扣除调出资金1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5亿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相应安排31.9亿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6亿元,加上上年结转0.4亿元,扣除调出资金0.2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相应安排0.8亿元。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0.5亿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56.9亿元,收入总量为137.4亿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相应安排79.9亿元,预计年终结余57.5亿元。
以上2022年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除涉密单位外,190个市级一级预算单位2022年部门预算草案已全部报送大会,请予审查;同时,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全部编制了预算绩效目标,一并提交大会审查。

四、2022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2年,全市财政将坚决贯彻省委“聚财有道、理财有方、用财有效、管财有规”重要要求,围绕市委部署,围绕人大决议,围绕预算安排,一以贯之坚持“1234”财政工作思路,更高质量抓好财政各项工作。

(一)把收入组织好。聚焦财源税源抓经济,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精准落实直达机制惠企利民,持续优化财政营商环境,持续赋能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切实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后劲。继续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思路,强化任务分解、分析研判、考核督导等措施,突出抓好税收收入,全面清收非税收入,积极组织政府性基金收入,确保“开门红”“满堂彩”等预期目标实现。

(二)把资金争取好。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等重大机遇,紧盯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等政策导向,聚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及时跟踪掌握国省重大规划论证、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资金安排动向,做实争资基础、强化部门联动、精准对接衔接,争取把更多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纳入国省规划,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把支出管理好。聚焦兜牢“三保”底线,统筹有限财力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继续稳定在65%以上。聚焦支持实体,大事要事优先安排,同口径大幅增加支持制造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等方面投入;创新投入方式,用活财政资金杠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做大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政策刚性投入+基金弹性叠加”方式,辅以规范运用PPP模式,全力支持临江新区建设、乡村振兴以及新型城镇化、交通体系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把风险管控好。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1+N”行动方案实施,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健全政府债务常态化管控机制,督导落实风险化解规划,推动市县积极稳妥开展分类处置,逐步降低债务风险。加大对风险防控重点县的指导,督促属地全面落实保障主体责任,完善预算审核、专户管理、纾困应急、挂牌督导等机制。强化社保基金收支管理,确保养老、医保等资金按时足额发放。 

(五)把队伍带领好。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政治立场,严明政治纪律,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确保“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财政队伍建设。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大力发扬忘利、忘名、忘我的奉献精神,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毫不衰减地传递到基层财政,提升财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且不出事的素质和能力,巩固发展全市财政系统对党忠诚、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六)把工作统筹好。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支付电子化改革,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以数字财政建设引领预算管理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评价方式,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巩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果。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密切关注中央税制改革动向,推动落实各项税制改革部署。推进与人大财经、纪检监察、审计、税务等部门监管信息的共联共享,强化联动监督合力,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坚持十指弹钢琴,统筹扎实抓好法治财政建设、政府采购监管、财政监督、财政评审、会计管理、资产管理、公积金管理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征程击鼓催征,新使命时不我待。新的一年,全市财政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满怀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豪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守正创新、奋勇争先,为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充作出财政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