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1/12/21 上午12:00:00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四川南充人大网 >> 最新信息 >> 代表大会专题 >> 详细内容
最新信息
组织机构
地方法规
决议决定
审议意见
制度规章
常委会工作动态
地方立法
监督工作
选举任免
法治南充
代表工作
人大论坛
工作研究
一府一委两院
县乡传真
区县动态
领导班子
公告通知
代表大会专题
代表之星
议案建议办理
南充人大好新闻评选
人大理论研究
调研报告
视频新闻
 
南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来源: 四川南充人大网 时间: 2023年1月09日 15:50
2023年1月4日在南充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潘国华

各位代表:

我受南充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的开局之年。在中共南充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本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为推进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思想与行动并进,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准确把握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政治属性,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体现政治自觉,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上体现政治能力,在贯彻党的决策部署上体现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作用,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全年作出决议决定8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8人次,开展专题调研5项。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民主与法治并重,制度优势更加彰显。准确把握新时代民主法治建设新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始终站在民主政治一线、法律监督一线、联系群众一线,在推进法治上有新成效、在保障民主上有新进步、在服务群众上有新作为。全年审议地方性法规3部,开展执法检查3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81件。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监督与支持并举,助推发展更加有力。准确把握南充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做实监督,紧扣现代化南充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方式,以监督促进重大决策落地、重点工作落实。全年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0个,开展专题询问1次、工作评议2个、述职测评6人。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强化政治引领中坚定人大站位

始终坚持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定位,着力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围绕现代化南充建设同轴运转、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会议、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安排学习议题36项,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组织研讨交流7次、专题讲座2次,深入基层宣传宣讲12次。

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确保人大各项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组织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及42条具体举措,听取人大工作汇报8次、作出指示批示11次,大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决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全年请示报告立法、监督、决定等重大事项17项,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切实增强行动自觉。坚持在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找准人大定位,不折不扣完成市委安排任务。紧扣市委战略目标,统筹谋划人大工作,去年开展的67项重点工作,涉及产业发展12项、项目建设9项、对外开放8项、依法治理9项、民生改善15项。围绕区域中心建设、临江新区发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为市委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紧扣市委决策部署作出决议决定,确保市委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全省率先作出设立“企业家日”的决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区),包抓定点帮扶、河(林)长制、联系企业、防疫防汛等工作,始终保持干劲,持续贡献力量,有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一年来,我们坚持良法善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夯实法治基础中强化人大主导

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紧扣以良法促善治,突出重点领域,体现南充特色,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

注重规划引领,加快立法进程。规划编制是地方立法工作“第一颗纽扣”。按照“市域治理需要、人民群众期盼、立法条件相对成熟”的原则,组织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确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优化营商环境等7个立法项目,地方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不断增强。制定出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品牌。起草审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办法草案,开展文明行为促进、广场舞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立法前期调研,年度立法计划稳步实施、有效落实。开展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总结立法工作经验,推动条例有效实施。

完善立法机制,优化立法程序。完善的立法机制是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的重要支撑。制定立法评估办法,完善立法论证、立法听证、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库等制度,“1+6”立法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遴选确定16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等联系点单位,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配强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职责,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畅通民意的“直通车”、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汇聚工作合力,提升立法质效。加强立法队伍建设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保障。按照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法律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在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和单位,聘任29名专家组建立法咨询专家库,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立法工作,通过“专家智库”实现专业化咨询。推动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开展理论性、实务性、规律性立法研究,承担立法调研、立法论证、后期评估等立法工作,通过“研究中心”实现长效化支撑。加强与四川省地方立法协作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合作,选派优秀师生参与前期调研、法规起草、论证听证,通过“校地合作”实现常态化服务。强化会前统一审议,构建“2+3+N”审议机制,着力解决立法重点难点和矛盾焦点,合力提高地方立法质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大局,强化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在助推现代化南充建设中扛起人大担当

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中,紧扣发展大局,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法治。

助推经济平稳运行。紧扣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财政经济监督。加强计划、预算、决算审查,深化预算联网监督,促进计划匹配合理、稳进提质,推动预决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指导督促县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全面建成投用,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监督体系。审议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促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管理效能、使用效益。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联动开展国有融资平台债务财政检查和审计调查,调研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乡镇债务管理情况,力促化存遏增,力防财政风险。审议审计工作情况,跟踪监督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督促责任单位对照问题清单逐一销号、全面整改。视察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审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推动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助推区域中心建设。紧扣“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总抓手,推动区域制造中心、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教育体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加快建设。审议招商引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等工作情况,视察“放管服”工作情况,调研工业园区企业运行情况,推动“两图一表”应用,助推企业提档升级、工业提质降耗、产业提效扩量。调研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抓项目促投资、促消费稳增长情况,促进打好金融扶持“组合拳”,推动企业共克时艰、共商合作、共同发展。审议对外贸易工作情况,视察全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推进情况,调研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推动交通物流创新发展,增强区域交通物流汇聚力。审议市辖三区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督促优先保障要素供给,严格落实校点布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审议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视察红十字会工作情况,调研医养结合发展情况,促进发挥医卫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医卫高地。审查监督市级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调研全市省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推动多渠道招引项目、大力度推进项目、全方位保障项目。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审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视察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督促落实“四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开局。开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审议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治理情况,督促抓好耕地保护,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执法检查,督促保障合法权益、推动规范运行、促进健康发展。审议全市晚熟柑桔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销服务。

助推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紧扣“颜

值高、气质佳、魅力大”的城市建设目标,推动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审议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强化多元保障措施,坚决维护规划“刚性”,科学提升规划“弹性”。审议视察主城区城市管理“十大乱象”治理情况,督促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整治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视察全市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全市人防工作情况,促进提升城市形象、释放城市活力、拓展城市空间。

助推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紧扣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治,加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审议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围绕责任抓落实、对标清单抓整改、聚焦目标抓推进。审议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督促强化监测监管、把好源头管控、遏制水土流失。配合国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视察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情况,推动加快补齐短板,夯实嘉陵江整治成效,筑牢母亲河生态屏障。开展“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全面展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成果,推动形成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助推法治南充建设。紧扣依法治市总体目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审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情况,督促公安机关强化宣传预防、保持高压态势,增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工作合力。审议市监委深入推进系统治理整治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情况,助推专项治理走向纵深治理、重点治理走向全域治理,专项整治不断走深走实。调研诉源治理情况,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动司法效率有效提升。审议治理虚假诉讼情况,督促市县两级法院加大治理力度、压缩存在空间、铲除滋生土壤。审议通过“八五”普法决议,推动各方落实法治宣传教育任务,着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审议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督促健全责任体系、加强依法管理,推动形成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审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深化备案审查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对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开展工作评议,审议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评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促进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代表主体,提升履职平台、履职能力、履职实效,在服务代表履职中汇聚人大力量

坚持突出代表主体地位,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着力搭建联系交流平台、服务保障平台、建议办理平台,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高效履职。

推进联系群众常态化。深入落实“三联系”制度,密切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按照“五有”标准,深入推进全市238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117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引导1.4万余名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接待选民、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动员人大代表助力疫情防控,做到“五个带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疫情防控7600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48000余人次,组建工作队2441个,捐款金额达153万元,捐献防疫和生活物资金额达194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

推进代表服务精细化。组建34个市人大代表小组和11个代表专业组,定期开展调研、考察、视察,形成调研报告130余篇。组织代表参与地方立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220余人次,邀请代表参加阳光问政、阳光问廉、旁听庭审、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等活动350余人次,有效拓宽代表履职行权渠道。健全完善代表履职评价机制,提档升级“代表履职通”手机应用平台,对代表参与活动、提交议案建议、联系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动态实录、量化计分、定档考核,督促代表依法履职尽责,不断增强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议案建议办理实效化。制定代表建议处理办法,完善代表建议问题清单、工作通报、量化考核机制,推动承办单位建立承诺解决事项台账、建议办理情况公开制度,提高建议办理质量。扎实做好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选择城区交通治理、旧楼加装电梯等18件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相关专委会跟踪落实,确保建议成果转化落到实处。大会的1件议案、344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代表反馈满意率和建议落实率实现“双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深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彰显人大优势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严格落实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探索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拓宽民主参与途径。邀请公民代表参与人大会议活动,把人民参与贯穿人大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征集立法、监督项目,不断拓展公众参与途径。统筹指导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从部门提转变为群众提、从政府定转变为代表议、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从为民作主转变为由民作主。建立健全人大工作公开机制,通过常委会公报、人大网站、新闻媒体等平台公开工作信息,做到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工作逐段公开、重点工作及时公开,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广泛听取人民呼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反映民声。畅通“线上+线下”民意渠道,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群众意见360余条,并及时答复反馈。充分发挥市人大代表专业组作用,组织开展走访调研20余次,收集重点行业领域群众意见80条。修订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工作办法,进一步规范信访受理程序,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全年接待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67人次,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助推民生实事。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履职重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审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督促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筑牢社会稳定器。视察职工权益保障情况,督促建强基层工会、完善维权机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推动健全“六大保护”工作体系,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走访、接待群众9.2万余人次,走访企业4334家,收集问题13200余件,梳理提出建议6889条,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相关做法得到国省人大宣传推广。

一年来,我们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完善机制、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在建设“四个机关”中展现人大形象

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要求,强化“四个机关”建设,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推进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专门力量对常委会及机关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改完善现行制度61项,构建职责清晰、程序规范、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人大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坚持常规工作抓规范,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则,做到每一次会议、每一项议程、每一件议案都符合法律规定和工作程序。本次会议将对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进行修改,该议案已经提交大会,请各位代表认真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强化人大队伍建设。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人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修订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召开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开展法规学习、形势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意识和履职能力。加强人大代表思想政治建设,开展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促进人大代表守初心、担使命、善作为。加大人大干部教育、管理、培养力度,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增强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坚持把正风肃纪作为推进人大机关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三违规”专项整治、“六廉互动”等活动,支持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始终坚持“一线”标准,保持“一线”状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工作,传播人大声音,讲好人大故事,提升人大影响。

各位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勤勉工作的结果,是“一府一委两院”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同心协力、同向共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属于过去,短板不容忽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时代要求相比,与人民期盼相比,常委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立法工作的创制性和精细化还需进一步提升,依法监督的刚性和韧劲还需进一步增强,联系服务代表群众的紧密度和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和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加以改进。

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深入推进“四个机关”建设,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加快现代化南充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拥护“两个确立”,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把理论武装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组成人员学习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决维护市委权威,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统筹安排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及时把市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积极参与河(林)长制、联系企业、定点帮扶等工作,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中担当作为。

二、深化依法治市,推进法治南充建设。紧跟现代化南充建设,紧贴人民群众呼声期盼,紧扣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实际,纵深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小切口、精细化”,审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办法草案,推进“一点一库一中心”建设,切实提高地方立法质效。加强以执法检查为重点的法律实施监督,以提升专业能力为前提,以改进检查方式为突破,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己任,以落实“八五”普法决议为抓手,不断强化对“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的法治宣传教育,纵深推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三、增强监督实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现代化南充建设战略目标,打好监督“组合拳”,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增强监督刚性,提高监督实效。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紧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大项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任务加强工作监督,助推南充防控风险锻长板、抢抓机遇补短板、夯实基础筑底板。着眼经济平稳运行,发挥联网监督平台作用,加强计划预算监督,提升计划、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聚焦民生持续改善,推动解决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四、尊重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深化代表对常委会、专委会工作的参与,切实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主动履职、高效履职。扎实开展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持续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平台规范化建设,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定期组织代表小组、代表专业组开展活动,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实效。严格督促承办单位落实好议案建议办理制度,保障议案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效果。深入指导县乡人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四位一体”党建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效。切实担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宣传,牢牢掌握人大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三支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履职水平。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注重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常委会行权效能。加强代表履职服务、备案审查等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人大工作信息化水平。密切与上级人大的联系,增进与兄弟市州人大的交流,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的指导,提升全市人大工作整体实效。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共南充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现代化南充建设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第一议题”制度。聚焦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属性,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及其它党内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

2.“1+6”立法制度体系:“1”是指《南充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6”是指立法计划编制办法、立法听证规则、立法论证办法、立法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基层立法联系点管理办法、立法评估办法等六项工作制度。

3.“2+3+N”统一审议机制:构建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达成共识,相关专委会、市司法局、法规起草主笔单位加强沟通,相关单位、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一审议工作机制。

4.“两图一表”:指产业链全景图、招商路径图和重点企业名录表。

5.“四不摘”:脱贫地区设立5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

6.“三联系”制度: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

7.“五有”标准:指因地制宜推进“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做到有平台、有机制、有活动、有保障、有成效。

8.“五个带头”:市人大常委会号召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带头扛起政治责任、带头践行初心使命、带头遵守防疫规定、带头投身防疫一线、带头凝聚防疫合力。

9.“两法一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10.“六大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

11.“四个机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12.“三违规”专项整治:开展“三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是南充市纪委七届二次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即围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规借贷、违规为特定关系人谋利行为开展整治。

13.“六廉互动”:2022年2月,南充市委市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六廉互动”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学习敬廉、文化养廉、监督护廉、警示守廉、家风助廉、宣传促廉“六廉互动”活动。

14.“一点一库一中心”:指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三个立法工作平台,即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库、西华师范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