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琅
南充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心城市”建设的主体。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在推动“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大代表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人大代表的作用由人大代表的地位决定。要全面了解人大代表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刻认识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人大代表地位具有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人大代表职务是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职务,不是一般的社会职务,人大代表的履职具有政治要求。二方面,人大代表地位具有法定性。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人大代表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选举产生,不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剥夺代表的法定职务。三方面,人大代表地位具有人民性。南充市现有的4名全国人大代表、55名省人大代表、511名市人大代表和15000余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都是根据严格的代表结构比例提名推荐,从全市人民中民主选举产生,他们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为民行权、为民代言、为民服务的光荣使者。
人大代表神圣、崇高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四大重要作用。一是参与决策的主人翁作用。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讨论和决定“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重大事项和项目,审议“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工作报告,批准“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预算决算,提出“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议案建议,参与“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立法论证,保障“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二是推动工作的监督作用。人大代表通过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履职活动,可以有效督促“一府一委两院”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市、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三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八项重点工作”。三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可以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筑牢联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四是示范引领的带头作用。如果说代表的“代”是为人民代言,那么“表”就是自身作表率。人大代表作为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如南充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公务员212名,占代表总数的41.48%(其中党政领导干部128名,占代表总数的25.04%);企业单位负责人78名,占代表总数的15.26%;事业单位负责人48名,占代表总数的9.39%;工人40名,占代表总数的7.82%;农民59名,占代表总数的11.54%;专业技术人员51名,占代表总数的9.98%。通过引导代表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为“中心城市”建设作贡献当表率,可以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参与“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二个问题:现阶段人大代表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中作用发挥情况怎么样?
近年来,南充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大局,依法履行代表职务,参与行使国家权力,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作用,体现出四方面的成效。一是建言献策建到点子上。各级人大代表踊跃提出议案建议,积极为“中心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如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南充代表团集体提出关于支持南充设立省级新区的建议,助推南充成功设立临江新区;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朱华等31名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议案,推动市政府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融资纾困;顺庆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聚焦“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提出加快建设临江新区电子新城、大营山低碳城、巴蜀文创群落等建议。2017年以来,市人大代表累计提出“中心城市”建设有关议案建议1600余件,推动解决了一系列社会期盼、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二是依法监督戳到痛点上。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各类执法检查、视察调研、阳光问政、阳光问廉、检察开放日、旁听庭审等活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高标准改善、生态高强度保护。如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专题询问嘉陵江及主要支流水环境保护工作,连续八年跟进西河污染治理工作,连续两年听取升钟湖保护情况报告,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守护境内最重要的“三大水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扩大耕地保有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决打击粮食流通领域违规乱象,有效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2017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直接参与各类督政活动达5000余人次,代表监督助推作用充分彰显。三是联系群众暖到心坎上。各级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之家”为阵地,开展定期接访、向选民述职等工作,常态化听取民声,零距离化解民难,搭建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如“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市人大代表与800名贫困群众结成对子,50多名代表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帮助指导困难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建市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触角最深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走访调研,收集问题或建议3400余条,就地解决问题或建议1500余条,转交办理1800余条,达到了“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的良好效果。四是担当作为落实行动上。各级人大代表用行动诠释担当,带头贯彻落实市委“三大发展战略”,担当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模范。如市人大代表刘露民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创办南充尚好桑茶有限公司,持续挖掘南充桑产业资源,创新南充桑产业技术,培育壮大嘉陵区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同时致力乡村振兴,帮助3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市人大代表陈林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返乡创办中科九微、九天真空两家科技龙头公司,积极开发半导体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品,解决有关领域“卡脖子”问题,为南充制造强市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市、县人大代表李琼瑶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在社区创建“李二嫂”聊天室,常年扶贫助困、调解矛盾、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促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2017年以来,全体市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履职通网上填报履职行权活动10900余次、为民服务记录 8600余次。市人大常委会对10名突出贡献代表、91名履职优秀代表给予了通报表扬,激励全体代表与先进对标、向先进看齐,积极主动投身“中心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对标建成“中心城市”各项目标,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一些问题短板还需要解决。一是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决策能力还不够高。“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的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离不开代表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建言。然而,有的代表文化程度偏低,参加人大会议、各项活动怯于发言或者言不及义,被戏称为“表决机器”、“哑巴代表”;有的代表没有接受系统的履职培训,不懂如何审议工作报告和预算决算;有的代表平时没有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对相关工作不了解,提写议案建议质量不高,操作性不强。二是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监督渠道还不够优。“中心城市”建设各项重要工作的开展、重点项目的推进需要代表持续监督、跟踪问效。但调研发现,代表在依法监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力和障碍,有的是因为代表自身忙于本职工作,除了开人代会很难集中起来开展活动,导致监督合力难以形成;有的是因为有关单位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反馈的视察调研意见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现象,严重挫伤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有的是因为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不畅通,想反映问题孤掌难鸣,致使部分代表认为代表执行职务难、代表活动开展无用。三是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群众意识还不够强。“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依赖于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为民代言、为民服务,构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良好格局。但是,部分代表对人大代表的身份定位模糊,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仅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把“代表”当成一种荣誉,当“挂名代表”,导致履职行权不积极,联系群众不经常,调查研究不深入,反映民意不及时,提写建议数量少。四是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保障监督还不够好。要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升代表在“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履职效能和动力,需要不断优化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近年来,南充市各级人大对代表履职的保障监督工作虽然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各地对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场地的保障差异较大,代表履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方面,基层人大对代表的监督激励机制不到位,造成代表吃“大锅饭”现象,形成“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错误认识,缺乏履职压力和动力。
第三个问题: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需要代表和有关国家机关双向发力。各级人大代表要珍惜代表身份,着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活动、依法履职尽责。各级党委、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要更加重视和支持代表工作,在政治上重视代表,在情感上贴近代表,在工作中服务代表,着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代表参与决策作用。一是提高代表的基础素质。根据“中心城市”建设行使职权基本能力要求,严把代表“入口关”,完善和改进代表产生方式,加强代表提名推荐工作,在充分保证代表人选广泛性、代表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条件,注重选拔经济、法律、规划等行业领域优秀人才,探索引入能进能出的代表激励和退出机制,不断优化代表年龄结构和能力水平。二是提高代表的政治素质。引导代表在“中心城市”建设中旗帜鲜明讲政治,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党的方针政策和人大理论制度,强化代表的政治站位和理论武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引导代表珍惜代表身份,增强履职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中心城市”建设中依法履职行权,忠诚为党分忧,忠实为民代言。三是提高代表的业务素质。瞄准为“中心城市”建设培养一支能决策、善建言、敢监督的代表队伍目标,加大代表培训力度,组织代表履职知识集中培训班,重点开展对新任代表和基层代表的全覆盖培训,加深代表对“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了解。完善代表培训常态化制度,以“人大代表之家”为载体,通过以会代训、履职交流、订阅履职书籍、推送政务信息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代表投票表决、审议预算决算和工作报告、提写议案建议、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助力代表在“中心城市”建设各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中充分行使职权,积极参与决策,作出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的重大决定,提出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议案建议。
第二,加强代表活动组织,充分发挥代表监督推动作用。一是组织代表小组、专业组活动。围绕扩大内需、对外开放、社会治理等“中心城市”建设大局,指导代表小组、专业组发挥自身察民情、聚民智的优势,积极参与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履职活动,支持人大常委会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中心城市”建设中贯彻落实好制造强市、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三大发展战略”,推动有序实施各项重点工作。探索开展“中心城市建设人大代表怎么干”等论坛活动,积极鼓励代表为“中心城市”建设出智出力、建言献策。二是开展代表视察调研活动。聚焦“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重大课题,组织代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代表多立科学之论,多建创新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关注临江新区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等“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为代表搭建知情明政平台,发动代表持续跟踪项目进度,推动项目落地落实。三是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紧扣“中心城市”建设改善民生要求,精心组织县乡两级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规范实施、效果导向”四大原则,综合考虑“资金来源、普惠范围、实施条件、时序安排”四大要素,发动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调研、票决、实施和监督,构建“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工作格局,确保既能选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好项目,又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三,健全代表联系机制,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一是用好“人大代表之家”平台。瞄准“中心城市”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目标靶向发力,因地制宜推进“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加强建设运行经费保障,将其打造成代表学习培训、讨论交流、联系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将各级人大代表按选举单位或就近编入“人大代表之家”,听取群众呼声意愿,把群众对“中心城市”建设的所思所想所盼反馈给有关国家机关。支持和鼓励代表向群众宣传“中心城市”建设的规划纲要和实施情况,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引导外出群众返乡就业安家,同时关注群众民生保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二是推进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着力加强代表与选民联系,组织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接受选民评议。通过代表向群众宣传“中心城市”建设情况和个人履职成效,增进群众对“中心城市”建设的认识、支持和对代表工作的理解、信任。通过代表回答群众询问,接受评议意见,帮助代表不断改进履职方式,提升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履职水平。同时把测评结果作为代表履职评价、提名连任的重要依据,促进代表增强履职为民意识,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三是加强国家机关与代表的联系。做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推动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邀请参加会议、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与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支持和帮助代表审议“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重要议案,参与“中心城市”建设有关的监督活动,解决代表履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一府一委两院”同代表的联系,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建立定期向代表通报工作信息机制,帮助代表了解“中心城市”建设进度,邀请代表参与重点项目监督、政务开放活动,认真办理代表反馈群众意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四,强化代表履职保障,充分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抓好代表议案建议督办。聚焦代表人代会期间提交的“中心城市”建设有关议案建议和闭会期间反馈的群众意见,强化办理工作责任落实。健全办理工作问题通报、挂牌督办、承诺解决事项台账“三制度”,督促有关承办单位实行办前、办中、办后“三联系”,推动办理工作从“重满意率”向“重落实率”转变,使代表的聪明才智和调研成果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和运用,提升代表建言献策“中心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二是优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加强各级人大的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提高服务保障代表的能力和水平,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经费、场地、时间等方面的保障。做好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委会联系代表工作,定期不定期走访慰问代表,帮助代表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热心为代表排忧解难。推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领导干部增强对代表工作的认识,尊重代表的地位和权利,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加强人大决议、决定和代表审议意见的监督落实力度,不断优化代表助推“中心城市”建设的良好履职环境。三是引导代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动广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投身“中心城市”建设主战场,引导代表认真贯彻市委决定要求,全面参与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本职当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聚集资源争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参与治理成为民生福祉的促进者。强化代表履职监督,完善代表履职评价、激励和退出机制,对“中心城市”建设中不认真履职的代表进行谈话,对拒不整改的根据有关规定终止其代表资格;对“中心城市”建设中表现优秀的代表进行通报表扬,宣传报道其好经验、好做法,展示代表风采,推荐作为连任提名或更高层级代表人选,进一步激励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
作者|林琳琅 编辑|柴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