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审计局始终秉承依法治审、廉洁从审理念,深入贯彻党政决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坚持以促进重大政策执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要资金监管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切实发挥审计免疫功能,在服务助推“成渝第二城建设”中体现出了强力担当和高效作为。
聚焦中心工作不动摇,全力助推攻坚战
紧紧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战略布局,切实加大项目攻坚、脱贫攻坚、改革攻坚监督力度。一是严把项目建设审计关口。去年以来,完成政府投资结(决)算审计项目65个,依法核减高估冒算投资额1.94亿元,平均审减率达9.2%,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今年,集中力量对市政府挂牌的30个重点推进项目进行严格打表,从工程造价的审核认定向“工程、财务、管理、绩效”四位一体的审计转变,促进了23个项目加快进度,推动及时拨付财政资金6.54亿元。二是严把精准脱贫审计关口。抽调60名审计骨干,成立9个小组深入一线,对2014年以来重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抽查部门53个、工程项目67个、延伸调查村社217个、家庭761户,涉及资金141.66亿元,切实促进了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三是严把重大改革审计关口。围绕助推农村金融改革,对西充、仪陇两县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损益进行审计,核查并揭示了账外违规操作的票据“通道”业务,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围绕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累计对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涉及财政资金75.14亿元,揭示各类问题131个,收回或纠正违规资金1.81亿元,有效推动了依法理财,促进了简政放权,保障了政令畅通。
聚焦重点领域不放松,盯紧看牢风险点
坚持把审计重心放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适时组织专项审计,善于发现问题,取于直击矛盾,为促进公共资金安全运行和行政权力规范行使,筑牢了“防火墙”,念好了“紧箍咒”。一是紧盯资金分配、国资处置、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征地拆迁、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热点领域,密切关注与新常态不符的体制障碍、机制扭曲、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审计建议84条,被审计单位采纳41条。二是适时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专项审计,责成加快搬迁安置进度327户,清理不符合条件人员34户,促进418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整改不规范资金644.5万元。在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专项审计中,查证了少数镇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侵占、优亲厚友、虚报冒领、乱收费、乱摊派、公款私存、挤占挪用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力度,检查安居工程项目67个,延伸调查217个村761户农村危房改造家庭,归还原渠道资金973万元,促进盘活闲置资金6.6亿元,取消保障资格和调整享受待遇对象762户,追回补贴、补助资金438万元,腾退收回保障性住房173套。与此同时,今年市审计局还专门对8个县(市、区)的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审计,督促纠正了一批挪用专项资金、基层干部公款私存、多支财政补贴以及部分竣工项目运行效果差、未履行环保验收程序等突出问题。
聚焦结果运用不懈怠,切实提升威慑力
为充分发挥审计的规范、警示、威慑作用,推动解决只审不改、屡审屡犯、屡查不改等突出问题,市审计局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动突出问题整改的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提升审计实效。一是推行审计报告清单化。将查出问题开列清单,不遮不掩印送人大审议,同时组织力量照单督查、照单验收、照单销号,采取联系督促、函询督办、现场督查等方式进行后续跟踪,力促务实整改,并坚持按要求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结果,实现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双剑”合璧。二是建立审计结果通报制。注重发挥《审计要情》的特殊作用,及时将将审计结果直接报送党政有关领导,引起上层重视引,提升纠错能力。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对产生问题的诱因、实质和根源进行综合研判,为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责任体系,提供决策参考。三是严把审计线索移送关。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勇于跳出部门利益牵绊,坚持移交查处不手软。去年以来,查出并移送挪用侵占、失职渎职等重大违法违纪线索18件,涉及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97人,经有关部门依法查处,2人受到刑事处分,1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12人受到组织处理, 起到了“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聚焦机制创新不守旧,力促工作精细化。
一是探索创新组织构架。探索搭建“平台+审计组”架构,建立政策跟踪执行、财政、经责、投资四大审计平台,统一选配骨干审计力量,统一组织政策审计培训,统一制定跟踪审计方案,督办汇总全市审计结果,克服了人少事多的矛盾,打造了一支具备改革创新能力、综合研判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查核突破能力的审计团队。二是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摸索了一套“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模式,将被审计单位落实政策措施情况纳入项目审计目标和重点,作为审计实施方案的必查内容,在每个跟踪审计周期,由审计平台将跟踪审计要点以清单形式分解到各组,实现一次进点、多头运作、成果共用、分头报告,极大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三是探索创新审计机制。依法规范了投资审计组织实施方式和操作规程,辞去“管理员”,做回“监督员”,摒弃“全面审”,专注“重点审”,打破“数量型”,追求“质量型”,杜绝投资审计的“简易程序”,从而保证了聚焦审计主业、回归监督本位,给政府投资审计减负松绑。同时,制定了硬纪律、钢要求。“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投资审计工作,更不得插手干预工程结(决)算审计。对投资审计“明规立矩、约法三章”:建设单位未办理结算的,不予接件;送审金额超过中标金额10%的,建设单位应作出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发的书面说明才能接件;审减率达到20%以上,必须移送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我市审计总结提炼的投资审计“三转”工作经验,在全省得到复制和推广。
聚焦严管队伍不撒手,把牢用权方向盘
严格以党纪国法“束审”,着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始终把务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作为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坚持“法”字托底。建立完善党组会前学法、局长办公会前学法、职工大学专题学法三个平台,邀请法律专家现场辅导,教育引导审计干部筑牢法治观念,做到用心学法、心中有法、行权依法。二是坚持“戒”字当先。主动接受党委纪检监察、人大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严格执行审计人员“八不准”规定,建立完善“廉政谈话暂行办法”、“审计现场监督暂行办法”等系统规章制度,切实把将风险防控融入业务过程,特别针对投资审计领域等廉政风险高发部位,严格实行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物理隔绝,确保干净成事、绝不出事。三是坚持“实”字为要。始终秉持客观公正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审计工作“度”与“力”的关系,注意区分是主观故意违纪违规还是过失犯错;是政策制度、法规不完善还是故意违规;是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还是以权谋私,力争把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办成精品项目、优质项目、满意项目。国家审计署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报刊杂志多次对南充审计“依法治审、廉洁从审”的典型事迹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