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献良策 情暖桑梓助发展
——蓬安县人大代表、睦坝镇人大主席彭诚工作侧记
26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深知百姓所想;无数次的走访调查,让他深知民生所急;百姓的选举信任,让他更知责任之重。以身作则带领人大代表走村串户访民情,身先士卒深入项目一线解难题,凭借着一心为民的苦干实干,赢得了选民的信任与赞誉。他,就是蓬安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睦坝镇人大主席彭诚。
寄选民所托 架好联系桥梁
2月27日,春节的喜庆还在弥散,睦坝镇又迎来了逢场日。一大早,彭诚就来到了镇人大代表之家,清洁桌椅、整理文具、备茶烧水……刚刚收拾完毕,几位“赶场”的老乡就陆续走了进来。“彭主席,知道今天是你接待选民,我专门来反映一下我们村春耕的问题……”“我想就我们村的垃圾清运给镇上提几点意见……”
面对七嘴八舌的村民,彭诚一边招呼大家坐下,一边给大家张罗茶水,然后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认真记录,耐心解答。“春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已经联系了专业合作社,将利用农业机械化帮助大家。”“村上垃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向镇党委反映,并敦促镇政府针对节庆期间返乡人员较多情况,加派车次。”……两个多钟头,彭诚已经接待了七八位群众,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小春生产、水渠维修清理、环境卫生治理等的意见建议,彭诚也记录了好几大篇。“下来后,我们人大主席团将在第一时间把建议分类,向党委汇报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镇政府及时办理!”面对群众充满期待的眼神,彭诚真诚的对大家说道。
到睦坝镇工作后,彭诚积极争取镇党委支持,对镇“人大代表之家”进行了规范化提升,并建起了6个村级代表联络站,完善了联系选民、视察调研、信访接待等系列制度,架起了“社情民意直通车”。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活动日”“代表·选民面对面”等载体,认真组织镇域人大代表履职行权,仅过去一年,就组织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活动38次,代表接待选民活动85次,代表视察活动6次,调研活动5次,协助市、县人大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视察检查7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2个。在睦坝镇,“有事找代表”逐渐成为常态。
甘扎根基层 助力乡村振兴
三月的暖阳照耀下,万亩油菜花海呈现出一片耀眼的金黄,其间民居错落阡陌纵横,赏花拍照游人如织,好一派人勤春来早的景象。随着“浪漫蓬安·春暖睦坝”为主题的蓬安县和美乡村万亩油菜花赏花季的如约而至,彭诚比平时更加忙碌了。白天,带着镇人大代表,忙碌在田间地头,指挥游客有序停车、提醒爱护油菜花海、义务推介特色农产品……晚上,和镇党委成员一道,策划活动节目、联系演艺团队、排查安全隐患……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该镇赏花季先后推出了旗袍展演、农耕展示、农产品展销等10大游览、体验点位,把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和农特商品展销有机结合起来。
——接待游客总人数4.67万人次,开展赶牛犁田、机械耙地、稻田育秧等农旅互动节目450余场次,村民坝坝宴日均接待游客2300余人次……在赏花季成绩单上,一个个亮眼数据让彭诚倍感欣慰:“看到游客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村民的收入得到明显增长,我们就觉得付出的努力没白费。”
和美乡村万亩油菜花赏花季只是近年睦坝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缩影。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扎根农村的彭诚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如何助力睦坝镇建立立镇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广大人大代表在彭诚的牵头下,经过持续的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认真分析睦坝镇的镇情民情、区位优势、地理环境等,先后提出大力推广“稻油”轮作生产、建立“合作社+村级组织+农户+科研院所”经营模式、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品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意见建议170余条,推动了镇域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成功建成占地1.5万余亩的“南充市四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睦坝镇成功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先后被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集体”“南充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当攻坚先锋 牵头重点项目
“办法多,点子多,群众工作有一套。”这是睦坝镇党政干部对彭诚的评价。
2020年,汉巴南铁路蓬安西站定址睦坝镇,县委高度重视,决定要打造一个能充分展示赋圣故里特色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中心。征地拆迁和保障现场施工的重任压到了睦坝镇,谁来攻坚打硬仗?镇党委反复酝酿、多次研究,最终将牵头任务交给了彭诚。
在基层,都知道信访维稳、征地拆迁这些工作是最让人头疼的,许多人都躲着走,可彭诚却没有选择当“逃兵”。组建团队、调研摸底、制定计划……不讲条件,不摆困难,彭诚毫不犹豫的走马上任。动工前的准备最为艰难,为了工程能准时上马,彭诚一边与老百姓谈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一边与设计方搞现场踏勘、规划完善,一边还得跑相关部门申请土地调规、环评入场等,搞调查弄资料、跑协调谈征拆,连轴转的工作,完全打乱了他的日常生活,加班熬夜成为常态,吃饭几乎没个准点,短短俩月,他不仅黑廋了下来,甚至连拾掇自己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常常是一身灰尘一身疲惫,同事见到都很难第一时间认出他来。
面对“天下第一难事”的征地拆迁,彭诚顶着部分不明政策群众的误解和别有用心人员的故意责难,组织人大代表对涉及拆迁的群众进行逐户逐人谈判,明政策、晓大义、讲利弊,先后攻克了12家“钉子户”,高效推进了房屋拆迁协议与相关征地补偿协议的签订,也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老百姓打交道哪有那么难,做群众工作不就是要讲个‘情’字、占个‘理’字吗。”老百姓心里在想啥,希望得到什么,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彭诚再清楚不过。
高铁站正式破土动工后,彭诚又一头扎进了建设现场。一年多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他的身影都会出现在高铁站建设工地。协调部门支持、化解群众对扬尘噪音等的不满情绪、做好施工后勤保障、监督现场施工质量……一忙起来,彭诚十天半月回不了一趟县城,镇人大办公室成为了他“第二个家”,有时在现场的工作结束太晚,就在工地简易的铁皮房中,挤着值班的工人对付一宿。伴随着彭诚一年多的风里来雨里去,一座将汉文化元素与前沿科技完美融合的现代化高铁站拔地而起,站前广场、风雨连廊、车行道、停车位逐一闪亮登场,车站建设进入动态验收阶段,今年6月底迎来了第一批旅客。
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赞誉。近年来,彭诚多次获得市、县“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八大攻坚行动突出贡献者”“优秀人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获评“优秀”等次,成为了蓬安县基层人大战线的模范代表。
“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和使命。矢志不忘初心,坚守履职为民,将是我永恒的追求。”彭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在用坚毅柔情诠释着基层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图文来源|蓬安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 蓬安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作者|安蒙 王丽娟 摄影|彭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