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薄雾氤氲。在蓬安县周口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门前,一位步履匆匆的身影格外醒目——她正是身披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国抗疫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的基层人大代表陈茂英。她手里拿着那本边角卷起的《民情记录本》已陪伴她走过很多个春秋。从社区书记到连任四届的市人大代表,这位被居民唤作"陈大姐"的基层工作者,将人大代表职责与社区工作深度融合,以“代表聊天室”为纽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磨子西街社区曾是县城工业、商业、金融的核心地带,4970户家庭中,既有守着筒子楼的老居民,也有涌入城市的新市民;1400余名退休人员与2800余名失地农民的需求在此交织。这个曾经矛盾频发的老城区,在陈茂英的带领下,蝶变为挂满23块奖牌的“全国示范社区”,如“南充市百家示范社区”“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南充市精神文明社区”“南充市构建和谐社区一等奖”“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等。如今的磨子西街社区,如同一张时代的切片,也像一台放映机,默默讲述着这里从矛盾到和谐、从平凡到卓越的动人故事。
陈茂英走街串巷,倾听百姓心声;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奔走呼吁,为民生问题建言献策。无论是邻里纠纷的调解,还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她都亲力亲为。在磨子西街老旧小区改造时,一顶楼住户因防水问题阻挠施工,直接影响到整个社区的改造进度,陈茂英连续5个晚上入户沟通,既讲政策法规又算经济账,最终促成住户同意施工。她总结出“三步调解法”:用“换位思考”拉近距离,借“板凳会议”平等协商,以“阳光公示”消除疑虑,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100余起。居民笑称:“再大的疙瘩,经陈代表的手都能捋顺。”
如果说化解群众矛盾、为民解难是社区书记的职责,那么卸任后依旧俯下身子解千愁,便是一名人大代表的情怀与责任。陈茂英如今身份虽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
搭建“连心桥”:代表聊天室里的民情温度
人大代表之家不仅是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更是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为了让民意表达更加便捷、高效,蓬安县周口街道人大在代表之家创新设立了“代表聊天室”,每周定时开放。陈茂英将履职的主阵地从社区搬到了人大代表之家。与传统接待模式不同,陈茂英采用了“茶桌议事”和“庭院恳谈”相结合的形式,将“接待日”转变为“唠嗑会”:拆迁补偿的烦心事在盖碗茶的起落间得以倾诉,加装电梯的争议点随着瓜子壳的飘散逐渐化解。这里没有会议室的严肃拘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轻松而热烈。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是关乎城市发展的大事,在袅袅茶香中,陈茂英倾听民意、反映民声,时而像朋友般亲切,时而如家人般关怀,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维护权益,同时理性发声,推动政策落实。
回龙村的征地农民杜大爷家曾因家庭矛盾陷入困境,小儿媳误认为老人偏心大儿子,导致家中争吵不断,甚至逼得老人一度想寻短见。陈茂英得知情况后,及时介入召开家庭会议,并担任起“财务总监”的角色,帮助管理家庭财务。她安排大儿子负责支出,小儿媳负责收入,并邀请网格员监督,实行当月清算。一个月后,杜大爷家的争吵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和谐与理解。如今,这个家庭不仅赢得了周围住户的称赞,还连续几年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成为邻里间的榜样。
陈茂英进驻代表之家三年来,累计接待群众500余人次,同时主动走访选民群众,收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适老化改造等意见建议200余条。她随身携带的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条诉求。她还喜欢用特殊的色谱学—红色标注急难愁盼,绿色跟踪办理进度,黑色记录后续反思,来回应和记录每一条诉求,让“民生账本”成为履职的“指南针”。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纽带,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实际的行动,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建立了温暖、信任的关系。
办好“关键事”:实事落地中的履职担当
翻看五年来提交的建议目录,从《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到《关于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建议》,每条建议都带着浓浓的“烟火气”。有一次,几位退休老人找到陈茂英,反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缺乏场所。她认真倾听并记录下每一个问题,随后到南充市各个社区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经验,并提出了“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
在陈茂英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码着四本写满的《民情记录本》,这位被群众称为“建议大王”的基层代表,20年间共提出议案3件,提出48件建议,其中优秀建议4件。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房地产健康发展,从社区矫正到智慧养老升级,陈茂英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聚焦民生深入调研,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建议,还积极参与专项视察、建议督办,推动了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成的事”,交出了一份生动的答卷。
从社区书记到人大代表,陈茂英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信念。她的履职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写满了家长里短的牵挂;她的代表笔记不追求辞藻华丽,但字字浸润着为民初心。正如她自己常说的:“人大代表就像一座桥,连任不是终点,而是要把桥墩扎得更深,让民意流淌得更畅快。”这份承诺,正通过无数件暖心实事,化作社区居民脸上幸福的笑容。
"社区工作虽然退休,但为民履职永远在岗,要向申纪兰代表学习。"当问及何时休息,70岁的她笑着翻开最新笔记,页角粘着的常青树叶标本在阳光下泛着光芒——那是居民昨天刚送来的"谢礼"。
图文来源|蓬安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作者|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