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综述
“部份小流域水质有所下滑,河道垃圾打捞清理不及时,尤其是乡镇场镇周边水域中的生活垃圾较多。”
“全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高,乡镇的饮水安全还存在很大的隐患。”
“先后关闭搬迁992家禁养区内养殖场,规范整治746家非禁养区养殖场,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
2018年12月26日,南充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审议。这只是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18年,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监督的重点工作。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作出决定、制定法规等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倾心呵护生命之源,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次执法检查,查明污染原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绿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大家一定要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的高度,充分认识本次执法检查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检查重点,确保执法检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见到长效,努力推进嘉陵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险峰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动员会上强调。
为了扩大执法检查的覆盖面,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分成5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别带领一个小组,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检查工作。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各检查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小流域、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点位等开展检查,听取情况汇报、调阅相关资料、倾听群众意见,全面掌握了水污染防治法在我市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水污染防治法,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治理设施、加大执法监督等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嘉陵江流域、升钟湖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市9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督还不够;嘉陵江支流的水环境质量有待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需进一步规范;生活污染、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监测设备落后。这些问题为今后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一场专题询问,问出整改良策
2018年10月31日上午,在一个会议室里面,与会的五六十人的眼睛都被一个大屏幕播放的视频吸引住了,大屏幕显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河面随处可见的垃圾、变绿或变黑的河水等画面,令人触目惊心。这段18分钟长的视频是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为开展嘉陵江及支流水环境保护工作专题询问专门拍摄的暗访片。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暗访拍摄组走访30多个乡镇、70多个拍摄点,拍摄了2000多个画面,围绕污染原因、污染程度、治污能力、饮水安全等方面,精心制作了暗访片。暗访片看完后,专题询问进入了询问和回答环节。
“我市水环境保护还存在哪些方面的短板,如何补齐短板?”
“市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集中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问题整改落实?”
“针对车辆洗涤剂等废液污水直排入雨水管道等问题如何加强监管?”
围绕暗访片中披露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分别从水环境保护短板、集中饮用水水源安全、洗车场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水治理、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西充河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提问。问题一针见血、直击关键,问出了水平和要害。
“市政府高度重视洗车场的直排水污染问题,确定了月度查、周巡查的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共排查散乱差洗车场781家,其中关停 79家、停产治理76家、限期整改26家……”
“正如专题片所揭示的那样,嘉陵江小流域治理成效不明显、部分支流断面达标率不高……”
“华凤镇磨响滩桥附近水域的绿藻,我们将尽快清除。”
“暗访片拍得很好,问题找得准,会后,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将认真落实应询中提出的对策和措施,严格履行职责,强化重点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做好嘉陵江及支流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推力。”
副市长沈一凡率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务局、市农牧业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回答询问。他们直面问题,不回避、不躲避,答出了责任和担当。
一个专项决定,保护重点区域
2018年10月31日,南充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升钟湖保护的决定》。南充市人大民宗外侨委主任委员龙腾飞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高兴地说到:“该决定出台非常及时、十分必要、意义重大,既是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又是加强升钟湖水体保护、水生资源保护、水岸线保护的有效举措”。
升钟湖位于嘉陵江的支流西河中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56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3.39亿立方米,水面面积8.4万亩,是我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战备资源。该湖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区范围包括南充、广元、广安、遂宁四市的十个县(市、区),共5500平方公里。
近年来,由于库区周边环境日益恶化,升钟湖水质污染严重,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很多房子挨着水边修,破坏了沿岸的生态环境。”
“湖面上违建了很多钓鱼浮台,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大。”
“沿岸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很多都是直排,对水体造成污染”。
当地的群众纷纷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反映升钟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对升钟湖的保护加强监督,确保水资源安全。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加强升钟湖保护的决定,要求明确县(市)人民政府和市级职能部门、升钟建管局各自职责,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制定升钟湖保护规划,建立升钟湖保护区制度,加强对污水直排、肥水养殖、乱搭乱建、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监管,保护好升钟湖的生态环境。
一部地方法规,提供法治保障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也是南充境内最大的河流。它在南充境内绵延298公里,串连7个县城和70多个乡镇,流域总面积10068平方公里,流域总人口525万。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守护好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让这一江清水滋润更多的百姓。2017年,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南充市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列入了立法计划,用法治筑牢生态保护的防线。南充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组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深入沿江两岸踏勘、暗访,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和基础数据,梳理出各类问题12类38项,收集到立法建议63项,获得了最真实、最原始的“一手资料”。
今年,南充市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召开立法听证会听取了行政相对人意见,委托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对条例草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及管理体制、部门职责、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河长制、饮用水水源保护等事项进行了立法论证,提高了立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
2018年8月2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主任会议讨论决定以《南充市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基础,由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省人大常委会这一决定,既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对我市立法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省级立法,更有利于形成保护合力、提高保护层级、增强保护力度。我们将认真总结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为省级立法决策提供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持续聚焦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监督,让青山不改、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