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1/12/21 上午12:00:00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四川南充人大网 >> 最新信息 >> 调研报告 >> 详细内容
最新信息
组织机构
地方法规
决议决定
审议意见
制度规章
常委会工作动态
地方立法
监督工作
选举任免
法治南充
代表工作
人大论坛
工作研究
一府一委两院
县乡传真
区县动态
领导班子
公告通知
代表大会专题
代表之星
议案建议办理
南充人大好新闻评选
人大理论研究
调研报告
视频新闻
 
关于顺庆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南充人大网 时间: 2018年12月16日 23: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此,区人大常委会就如何加快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关于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理论逻辑:高度契合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演变的规律。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随着人均GDP增长,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就会随之提升,在工业化城镇化初始阶段,必须通过工业积累资本,国家财力无法顾及农业农村,农村人口大幅度转移,传统农村社会结构瓦解,乡村加速衰落。当工业化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农业经营方式必将加速向集约化转变,乡村传统社会必将向现代社会转型。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工业优先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的路径。由于及时制定了农业农村支持保护政策,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要素流向农村,从而实现了乡村振兴。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也是靠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农村支援城市推进城镇化的。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通过城乡要素的单向流动和不平等交换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新世纪以来,基于我国已逐步完成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过渡的重要判断,连续15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所谓的城乡统筹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工业化城镇化在统筹农村,把农村的土地等要素过渡到城市建设中,形成了土地财政和城市快速扩张的格局,而农村只是被动地接受工业化城镇化的统筹和辐射,没有很好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关系调整到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时间窗口: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亟需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动能;另一方面,农村可转移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不仅工业和城市出现结构性用工短缺问题,而且农村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大城市病和乡村衰落并存并不断演绎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传统乡土文化、田园风光、农业景观价值凸显,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广大农村逐渐成为人口返乡旅游、居住、创业的热土。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刻认识到了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推动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现实逻辑:着眼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几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有所缩小。然而与其他领域、其他方面的发展相比,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不平衡,“三农”发展不充分仍是最大的不充分,除少部分区位条件好资源优势突出的地方,发展成规模化现代农业外,大面积的仍是以小农户为主、小规模经营的传统农业。高端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根本转变,农村要素非农化仍在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仍很突出,农村空心化趋势没有逆转,部分乡村衰退严重甚至消失。部分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考验,这些状况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和突出短板,必须加以有效解决。

着眼“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和关键仍是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能否得到彻底解决。从世界来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和融合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来看,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成功,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建设现代化强国,在科技、教育、国防、社会等领域都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即使实现现代化、城镇人口超过70%,仍有4亿多的农村人口,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没有的最大国情。如果不从现在就开始注重政策调整,必将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地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乡村资源,吸引优势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整体发展。

二、关于主要问题与弱项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结合顺庆实际,我们比较分析,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方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与现代农业的标准相比,我区农业产业还呈现粗放型、数量型、分割型等基本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调,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一是有产量缺加工,虽然我区农产品产量位居前列,但精深加工率仅为15.8%,低于全国29个、全省24个百分点;二是有园区缺规模,现代农业园区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仅有园区3个,实现年产值3.85元,产值不足全市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率不到3%,商品化率不足80%。;三是有企业缺龙头,虽有加工型农业企业4家,但我市5家国字号龙头企业(燕京、温氏、新希望、汇源、天兆)无一家落地顺庆。2017年,我区农业产业增加值为23.37亿元,仅排名全省第70位,差距较为明显。

(二)生态方面

农村应该是自然的、宽广的、情趣的,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合一的。而我区的农村,虽然绿化率较高,但缺乏乡村魅力。一方面,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种植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畜禽粪便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导致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严重。如,搬罾禾香生物处理工艺落后,长期直排废水,虽经中环督挂牌整治,但附近地下水源已经污染,难以复原。另一方面,人居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垃圾收储能力不足,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卫生等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存在巨大差距。2017年,城市垃圾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80%,而在农村仅有凤山、芦溪修建2个垃圾转运站,多数乡村垃圾就地倾倒;乡镇污水处理厂也仅收集处理场镇污水,且没有全天候运行。

(三)文化方面

乡村文化所蕴含的静谧是人们的精神原点。一是民俗技艺面临传承困境。我区乡村文化正面临工业化、城镇化的强烈冲击,金钱板、蜀绘丝绸染料画等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手工技艺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失已失去传承土壤,面临断代消亡危机。二是公共文化设施闲置问题突出。虽然已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但是村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化中心等场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挪用、挤占等现象。三是乡村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乡村文化的缺失,导致陈规陋习死灰复燃,赌博之风盛行,茶馆成为农村居民常去的场所,纸牌麻将成为最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封建迷信、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陋习屡禁不止,村民文明素养亟待提升。

(四)组织方面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目前,我区部分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治理能力较弱。一是基层干部学历较低,全区现有行政村231个,党支部书记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仅50人,占比21.6%,高中及以下181人,占到78.4%。村“三职干部”中,大专及以上共207人,仅为12.8%,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需要。二是少数支部软弱涣散,全区现有软弱涣散党支部12个,存在班子不作为,工作不协调、不团结,村干部作风粗暴,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三是集体资产收益缺乏,全区村级经营性资产基本为零,远低于全省3.3万元的平均水平。

(五)生活方面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从收入来看,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5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5873元,收入比达到2.3倍之多。从生活质量来看,201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2%,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2.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从就业结构来看,2017年我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比为35.9:23.1:41,一产就业比重偏高,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2、1.7个百分点,我区传统农业特征较为突出,欠发达地区的特征还较为明显。从贫困人口来看,截止10月25日,我区仍有贫困村31个、贫困人口12847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从社会事业来看,我区现有农村学校(中小学幼儿园)47所,其中含公办学校附属幼儿园17所,民办幼儿园7所,中小所23所。在职教师1154人,其中在编教师964人,在校学生10921人,师生比为1:10,远远低于农村中学师生比1:16、小学1:23的标准,可见,农村教育条件及质量很难留住本地生源,教育城市化趋势明显。乡村凋敝快,目前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常年外出务工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个别村“386199”人群比高达80%。

三、关于驱动路径与主要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宏大工程。我区乡村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主体、要素、政策、组织的活力没有充分激发,因此务必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激活五个驱动路径上下功夫。

(一)激活市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探寻一条具有顺庆特色、符合顺庆实际的农村发展之路。一是瞄准中心城区居民,激活休闲旅游市场。高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川北味道、地域特色、丘区风貌的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农村电商“精品村”,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深入落实“三线三游十八景”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省级四好村”“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打造,丰富西河运动康养旅游线、潆桂人文风情旅游线、嘉陵江山水田园旅游线、红色文化游、三国文化游和都市夜景游内涵,引爆城市“近郊游”、“乡村游”热情。二是瞄准中心城区需求,激活农产品市场。目前我区粮油蔬菜,特别是有机蔬菜、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基本来源于成都、广元等地,以川东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来源于外地的蔬菜、粮食、水果、食用油分别占到市场经销的60%、70%、60%与70%。因此,要着力加强农业新技术、新项目、新模式推广应用,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创建,最大限度满足百万人口大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三是瞄准中心城区资本,激活农村资源市场。2017年,南充市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为2175.11亿元,其中顺庆为599.05亿元,位居全市第4位。我们要紧盯城市资本,鼓励下乡发展,向农业农村投资,将企业化经营方式带到农业,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激活农村各项要素,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依托川北凉粉等本土知名品牌,全力推动农产品品牌进网络、进展会、进商超、进市场、进餐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二)激活主体

就是要激活“农民主体”,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而不是旁观者和跟随者。必须通过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金融制度的改革,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权利,使其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权利。一是强化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草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加快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和评估、担保融资、处置机制,大力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强化经营制度改革。创新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机制,落实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放活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权,不断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专业化公司经营美丽乡村模式,实现农村“三资”最大效益化。三是强化金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和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土地收益、仓单保单、现代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不断增强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创新“三农”融资担保机制,完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三)激活要素

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壮大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川北凉粉、绿科、福芝康、鼎兴、莱达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企业、农民利益双赢机制,鼓励和引导资本投资农业,招引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进入农业的适宜领域,与农民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在农地利用上,对上,要积极争取,加大土地报征、指标争取、用地储备力度;对内,要优化存量,加大土地流转、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力度;对下,要挖掘潜力,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激活农村闲置用地,为“资本下乡”进行“反哺”提供运行载体。二是强化科技服务。立足全区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库,培育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服务队等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担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三是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引导基金和奖补资金,加大财政倾斜、资金打捆、金融信贷力度,要探索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顺庆方案”。大力实施农地、农房、林木、人力、农村闲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探索BOT、PPP、投改租等合作模式解决资金配套问题,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激活政策

国家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主动对接、积极策划,结合顺庆实际做好规划。一是把握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紧扣中央、省委、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和全面、基础和顶层的关系,制定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宏观上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微观上注重质量,按图施工、挂图作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二是把握重点与面上的关系。按照市委提出的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环境协调类“四类村”进行分类推进,并对“四类村”进行再细化、再分类,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三是把握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深刻认识城乡发展规律,政策制定上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既要体现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要真正把乡村放在城市同等地位,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向发力、互促互进,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激活组织

通过组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户家庭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协同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经营体系的有机契合。一是优化基层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园区、农旅产业链条建成一批功能性产业链党组织,在农村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推广“家庭农场党支部”模式,鼓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跨行业任职,鼓励有能力的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到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任职,强化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确保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和领导。二是优化农民专合组织。对接招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改造提升青峰、绿忆、菜篮、角麻湾、神农等现有农民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与特色产业相关联的农民专合组织,引导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三是优化民间组织。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与志愿者的作用,通过自主、合作、协同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支持“三农”部门与科研院校合作,支持和鼓励涉农科研机构在农村成立分支机构和实践基地。南充市顺庆区人大研究室 许渟婷

 

 

 

 

南充人大微信公众号

SCNCSRD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